大咖研习社 | 国泰基金胡松:布局成长,关注价值

来源:国泰基金 2023-08-01 10:16:05

在国泰基金“云程发轫 万里可期”三季度策略会上国泰基金投研大咖胡松谈到了自己的投资理念和风格、投资组合的管理方式和风险控制思路。结合当前市场形势,他也分享了未来投资布局的展望。

以下是策略会分享的精华内容

投资理念和风格:自下而上精选个股 注重长期持续回报


【资料图】

第一:基本面为核心,坚持价值投资

选股这方面的原则是坚持自下而上,也就是说在组合配置时,我把个股通过精挑细选纳入组合中,同时根据它们的变化做动态的调整。同时我也会兼顾一些自上而下的策略,比如组合里有一些个股顺周期属性比较多,对于政策比较敏感。如果国家出台了刺激经济的政策,这些板块的个股盈利的敏感度会较高,可能股价上会有一些弹性,我就要根据这些变化对这些个股进行具体梳理。

以基本面为核心配好组合之后,我还是偏向价值投资,注重股票的估值和盈利的匹配度,坚持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具备持续竞争优势的股票。巴菲特说过,如果你持有一个股票不想达到3年或者10年更长的维度,就不要买入它。如果买入之后这个股票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说它的基本面和之前预判的不一样,或者它的股价涨幅非常大,常常越出你之前设定的目标价,这个时候即便是你持有的时间可能只有一年甚至更短几个月的时间,就要考虑进行一个调整。

像前几年疫情期间航空股很便宜,巴菲特买了很多,但是很快就卖掉,可能持有时间不到一年。另外他还有一些个股持有时间非常长,但是他2021年也开始卖了。为什么呢?就是股价涨幅太大了。如果这个股票在2021年它的股价没涨那么多,还是像以前一样年复合回报是10%到15%之间,一直持续到2031年,巴菲特可能再拿个10年的时间,所以说价值投资还是要注重股票的估值和盈利的匹配度

第二:我比较注重长期持续回报

在长期资金管理过程中,我形成了相对均衡、稳健的投资风格,注重把握估值水平和标的质量。如果说组合中的标的质量非常好,出现下跌就有大量资金会涌入熨平股价的波动;或者它的估值水平非常低,即便是有一些风险事件,也不能够击穿它的估值下限,那么这样一些个股构建成的组合,整体上长期回报潜力是非常大或非常持续的。

另外从组合整体的角度,也要注重风险收益平衡,主动做好回撤控制,主要是对行业个股持续跟踪,动态调整来控制组合回撤。

个股选择能力的基本功

基本面为核心和注重长期持续回报,要通过个股实现,就需要有一定的个股选择能力作为支撑。得益于行研出身,我主要擅长在ROIC较高,或未来会出现ROIC等盈利能力向上拐点的行业中,自下而上地挖掘个股

如果选择ROIC相关的策略,在选股的时候就要选择具备长期竞争优势,市场份额不断扩张的,和收入利润增长高于行业水平的优质个股。因为如果你买的个股是阶段性的,可能是因为一些非经常类的因素导致它好像阶段性增长率很高,但下一年又回归一个平庸的状态,这样很有可能是个估值陷阱。

此外,我也比较关注主题投资。我认为要深入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及在这样的背景和环境中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的趋势性变化,并落实到具体个股的变化上来。像这几十年我国受益于经济全球化,受益于我国的人口红利,制造业从低端开始往高端走,总体的产能、消费也都在扩大的过程中,在推动了我国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也推动资本市场涌现出很多优质的个股。

这样的主题可能持续几十年的时间,未来如果出现一些逆转,也要谨慎地思考和观察。比如说人口红利不在了,这可能这是个伪命题,但是阶段性的1、2年内有些数据我们是可以跟踪到的,例如新生儿的数量。如果说它下降的话,我们就要关注和它密切相关的一些投资主题的变化。比如说新生儿下降导致一些婴幼儿消费未来几年的前景不太好,可能现在一些相关的标的它如果股价没有反映,但是未来有这样的风险我们就要进行紧密地跟踪。这是中短期的主题。

另外还有阶段性的行业主题,像今年比较热的AI,我们就要关注这个主题的逻辑如何,及落实到具体的标的如何。比如说它首先是有一个大模型出来,推动了整体的行业前景,大模型要落地就要有算力支撑,从芯片到服务器等,会出现很多制造业的机会。像机器人等方面的应用,这里面个股很多,但是有的个股可能竞争优势比较突出,确实能够抓到机会。像特斯拉产业链的一些公司,如果是龙头的话,和特斯拉的沟通会非常紧密,这个大客户有什么样的需求他们很快就能及时地跟进,从而反映到他们未来的收入和利润增长的前景中。跟上这些投资主题,也符合我们自下而上的投资逻辑。

有的企业它做的好像是自动化,但是没有什么竞争优势,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它的收入和利润增长是跟不上的。投资主题中,这类企业可能就是那种比较虚的标的。比如这些年,苹果持续增长了10、20年的时间,但是苹果产业链能够走出来持续的牛股也很少。

投资组合的管理逻辑

我在组合管理的过程中适度集中并及时调整,这与价值投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选股主要是自下而上,有的时候会从中观切入的角度,能让我对个股进行快速梳理。比如说我有时候会寻找快速发展的产业,同时会看相关的产业方向,找出符合发展方向,同时又有一定预期差的公司。

比如具体到AI领域的细分主题,像“机器人传动”这方面,人形机器人是传统工业机器人之外的新方向,其所用的部件对减速机的制造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能够跟得上技术升级这个思路变化的,肯定是我们之前长期关注的、做传动相关的、优秀的头部公司。这里面存在一定预期差,如果我们跟踪得比较及时,可能就会获得一定的超额收益。这就是选股的一些思路。

相对来说,我的选股更偏好成长股,这类成长股是个大的概念化描述,不是说它的增速一定要非常快才是成长股,而是指它的增长比较持续。即便是有的白酒股,它往后展望3到5年的时间,可能年化的增长率还有10%、20%之间的水平。我也认为它长期来讲是有成长性的。即便是不考虑白酒股,考虑其它的比如说“中特估”,甚至是一些建筑股等等,虽然这些我配的不多,但是我也在思考它们可能表现的盈利增长非常慢,但是它的盈利体量非常大。为了实现这样的盈利体量,它企业在内部不管是管理制度的优化,不管是技术的升级,或者网络的扩张方面都做出了很多努力,可以说它也是在不断成长变化。只要是能够创造长久期的价值的公司和企业,我觉得都是一个大的成长的范畴,都是我组合将来可能所覆盖的范围。

具体而言,成长速度偏快的一些个股,在我组合中的比例是60%、70%之间,这是当前阶段一个大概的估算。有时候也会从行业比较自上而下的角度配置一些周期股和价值股,这个比例在30%到40%左右。

我长期比较关注的行业有食品饮料、医药、化工、TMT、机械、电新等行业,一方面是因为对这些行业相对熟悉,另一方面是这些行业当中总是有一些地位比较稳固、盈利模式比较突出的个股,它能够符合我的投资逻辑,被纳入到投资组合中。其它的一些行业我也尽可能地去跟踪研究,但是它有时候是能力圈的问题,有时候可能在我能力圈范围内,但是和我前面所说的指标它并不是很符合,很难纳入到我的投资观察池中,所以说那些板块可能就关注的相对少一些。

组合管理的动态调整的方式就是适度集中、适时调整

集中的意思就是,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根据自己当时所判断的行业和个股的估值性价比的水平,所形成的一个集中性的比例。比如说目前可能是前十大重仓股在40%、50%左右,但有的阶段如果它们的估值没有得到很明显的体现,它的性价比越来越突出,我经过持续的跟踪,就可能会把前十大重仓股加到50%、60%,甚至70%、80%的水平。但在某些阶段如果它们的股价体现的比较充分,我需要纳入新的标的,那么前十大重仓股可能在减持,十到二十大重仓股在加,这个时候集中度就会有所下降。

总体而言,我希望集中度既能够集中优势资源,同时又可能在我有能力圈支撑的行业里得到一些分散,这样组合的效率和风险都会得到一些平衡。

动态调整的原则是根据市场情绪、股票性价比和适度寻找到更好的标的来决定调整持仓。比如说市场情绪和股票性价比,如果它的估值和盈利比较匹配,可能会继续持有。如果阶段性持有的股票和板块受于市场泡沫,估值已经到了比较高、超出目标价的水平,我可能就会考虑进行减持,反之可能就会增持。

此外,我组合中的标的,也会和我跟踪的股票池中的标的进行对比。如果我持有的标的有一定的股价上升空间,但是在跟踪范围中发现了一些回报潜力非常巨大的个股,这时我也可能把组合中潜力较小的标的调整出来,让位给潜力更大的一些标的。

从股票的持有期限来看,我比较注重股票的长期价值,很多持有期限超过一年或者更长时间。买入的时候我也确实像巴菲特所说的,想持有3到10年的时间,但是中国市场的波动率还是略大一点,很多时候是根据市场股价表现来决定的持有期限的。换手率基本上处于中等的水平,不是特别高。

风险控制思路

我主要是通过控制个股和控制行业来实现回撤的控制,行业配置方面我不押注单个或者少数行业。前面提到我长期关注机械、汽车、家电、化工、消费等行业,这些行业都会出现较多符合我投资逻辑的个股。如果我的能力圈能够支撑我覆盖这么多行业,我就尽可能在多个行业当中选择符合组合需要的标的,尽可能提高行业配置效率。个股选择方面会充分发挥选股能力,对个股合理定价,这就要发挥我本人和我们公司研究平台对于个股深度研究、紧密跟踪的能力。

选择好组合持仓及股票池所跟踪的股票范围之后,就要对持仓个股和关注的个股深度跟踪。如果市场情绪过热,即便短期向上趋势还在,我还会适当减仓,只有这样,将来市场情绪过去,大幅回调,组合的回撤才可能会小一点,我也会有比较从容的空间去进行组合的更新。

如果关注的标的处于严重低估的区间,即便是处于左侧很有可能会下跌,我也会逐步纳入组合。只有这样,将来它走出左侧走向内侧的时候,我的组合净值也能跟得上这个机会。否则等到进入右侧再去追涨,也会对组合的管理带来很多不便,也会在回撤控制方面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市场观点和未来的展望

目前市场处于估值低位,要捕捉结构性机会,这和我前面所提的主题“布局成长、关注价值”是契合的。如果经济发生一些反转或者复苏,一些价值股尽管目前处于低预期,但具有弹性,这是长期的结构性机会所在。

在资本市场的表态方面,从之前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变成了活跃资本市场。像房地产也有一些表态的变化,提到我国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暂时没有提“房住不炒”。因为政治局的一些新闻稿比较少,可能我们没有办法做短期非常准确的判断,但是这个趋势可以看出政府稳增长的决心是越来越大的。

所以说未来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个临界点,我们不好判断具体是哪一天。经济信心比较低,但政策持续发力,最终使得信心扭转,市场也有一波可能的企稳或者向上。现在来讲,三季度是有可能这样的变化,如果企业收入改善,库存周期向被动去库转变,再结合政策变化,是有望修复经济信心和市场情绪的

但是我们不能完全赌政策,还是希望我们的持仓和所处的市场有一定的安全边际。所以说看估值方面,二季度以来,持续调整后的股票资产和相关的估值性价比,其实是给市场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下跌速度不是特别快。目前的股债比处于百分之百的分位数,万得全A的股权风险溢价处于68%的分位数,沪深300风险溢价处于78%的分位数,已经隐含了偏低的预期。

即便三季度政策发力没那么强,如果出现一定的比预期的政策利率偏弱的情况下,在目前市场的估值水平上,持仓的风险还是比较低的。在这样一个偏低的持仓风险下,我们还是要积极地捕捉结构性机会。

首先是成长,从技术进步推动TMT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来看,它们未来仍然有较好的总量发展空间。比如说AI刚刚起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还在继续提升。TMT是今年以来涨幅较大,新能源汽车行业是2021年涨幅较大,虽然它们前期涨幅较大,但近期均有所回调,像AI已经回调了1、2个月的时间,而新能源汽车行业从2021年以来就开始回调。目前看可能还存在一定估值泡沫,但是已经有部分的子行业偏低,存在着股价的上涨潜力了。这些成长性板块,我们是要积极布局。

顺周期板块,比如地产、建材、家电、化工乃至消费等行业,如说未来经济恢复,它们还是有望受益的。具体而言,要对其中板块的一些个股进行梳理。如果说稳增长发力是从投资端着手,建材、化工、地产等方面受益可能会明显一些,因为它直接受益于投资额的增长。如果说是从扩大消费入手,像家电、白酒、食品饮料可能是受益的。整体而言,这些顺周期板块都是偏价值风格,目前估值处于低位。即便是经济信心没有出现好转,或者政策没有出现大幅的发力,里面有些个股如果增长或者经营比较稳定,它现在是有一定的配置价值。而这些顺周期板块或许下行趋势没有结束,但是等待未来的政策或者经济信心好转,我们认为也是值得关注的。

风险提示

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