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产品是震荡市里的“画线派” 天天热资讯

来源:国泰基金 2023-06-28 19:11:37

上半年即将收官,A股市场波谲云诡,债市则在资金面宽松的背景下持续走强。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6日,万得债券型基金指数年内涨幅1.97%,跑赢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1.51%、-2.80%的同期表现。

在市场波动中,多数债基确实是带给了投资者震荡市中的“画线派”的小确幸。偶有波动,但趋势稳健。


(资料图片)

数据来源:Wind,时间起讫2023/1/1-2023/6/26

6月中下旬,央妈密集“降息”,先后调降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利率。降息落地后,10年国债收益率短暂下行后快速回调,端午节前的债市也出现一定波动。

尤其6月15日“MLF”降息落地后,经济疲弱叠加“宽信用”忧虑施压,债市出现明显回调。大部分债券基金净值随之出现短期波动和回撤。

我们在统计数据的时候惊喜地发现,国泰“利”家族的短债产品,回撤控制相当出色。

注: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3/6/27;同类平均来自Wind二级分类短期纯债基金平均。

6月中旬的行情,也让一些投资者想起去年年底的两波债市回调。

去年11月,由于疫情防控和地产政策出现拐点变化,在基本面尚未完全修复的情况下,市场强预期带动第一波债市回调,随后地产“第三支箭”政策出台,叠加年末资金面收紧、银行理财集中赎回带来的负反馈效应,12月债市又出现了第二波回调。当时,部分中短债基金净值波动剧烈,也让投资者记忆犹新。

要知道尽管年内债市表现强势,但拉长期限来看,也会有大大小小的波动,最近的2022年四季度就是例证,去年四季度债券型基金指数最大回撤达-1.21%,相对稳健的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最大回撤也达到-0.55%。

而国泰“利”系列短债中成立时间最久的国泰利享中短债,曾经真真切切穿越过牛熊,在债市的至暗时刻守住“安心”底线。

往后看,债市波动还会持续吗?有概率发生类似去年的下跌吗?我们采访了国泰基金现金管理业务负责人陶然。

问:

6月13日逆回购利率降息至今,10年国债收益率短暂下行后快速回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您认为本轮债基下跌会重蹈去年11月和12月的覆辙吗?

陶然:本轮降息超预期提前落地,债市收益率短暂快速下行后,受止盈情绪和近期经济刺激政策预期升温的影响,叠加税期、跨季等季节性因素扰动资金面,导致债市快速回调。

大概率不会。首先,经过去年四季度的债市剧烈调整,市场有一定的“疤痕效应”,广义基金尤其理财端的久期普遍较低,期限错配、品种下沉现象有所减少,理财产品的净值回撤相对可控。其次,目前的经济基本面尚未发生根本性逆转,强有力的经济刺激政策尚未出台,政策落地后的效果也有待观察,基本面对债市仍有支撑,待短期交易情绪释放完毕后预计债市将重回震荡格局。

问:对于后续债券市场走势的展望

陶然:目前经济内生修复动能偏弱,地产销售未见明显起色,近期市场博弈稳增长政策出台的时间和力度使得债市有一定调整,但政策的落地效果并非一蹴而就,弱现实难以快速扭转。央行降息表明现阶段货币政策层面较为呵护,基本面对债市仍有一定支撑,但近期需警惕季末资金价格波动带来的扰动,预计短期内债市仍以震荡偏多为主。

如果你正在为自己的闲钱寻找新的投资渠道,不妨关注“闲钱管家”系列~把闲钱放在安心的地方,等待经济企稳,等待市场回暖,“子弹包”已经积蓄好了。

风险提示

文中提及基金自2018年至2022年年度业绩及业绩基准业绩如下:国泰利享中短债债券A(成立日期2018/12/03,业绩比较基准为80%×中债总财富(1-3年)指数收益率+20%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税后),陶然自2020/07/07管理至今,丁士恒自2020/05/15管理至今):0.13%/0.40%, 3.09%/3.39%, 2.50%/2.37%, 4.40%/3.27%, 2.60%/2.49%;国泰利优30天滚动持有短债债券A(成立日期2021/06/22,业绩比较基准为100%*中债综合财富(1年以下)指数收益率,陶然自2021/06/22管理至今):2.20%/1.38%,2.70%/2.34%;国泰利泽90天滚动持有中短债债券A(成立日期2021/08/31,业绩比较基准为80%×中债总财富(1-3年)指数收益率+20%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税后),陶然自2021/08/31管理至今):1.45%/0.97%,3.00%/2.48%;国泰利安中短债、国泰利享安益短债、国泰利盈60天滚动持有中短债截至2022年末成立不满半年,暂不列示。数据来源:产品定期报告,数据截至2022/12/31。文中提及基金为债券型基金,其长期平均风险和预期收益率理论上低于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高于货币市场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本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和《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产品。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