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大受益于政策,确定性极高,迈瑞医疗,敢无脑押注的医疗龙头

来源:价值事务所 2022-10-26 08:45:49

人类对于健康的无限追求,决定了医疗行业的长久性机会,尤其当下很多国家遭遇老龄化困扰,纷纷加大了对医疗领域的投资,很多行业龙头可以充分受益于这个过程。

01价值事务所政策最大受益者


(相关资料图)

近期之所以医疗行业重新回归众人视野,最直接的导火索便是3000亿左右的设备贴息贷款。事实上,这三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终端医院日子非常不好过,正是因为日子不好过,大家对设备采买的积极性其实是下降的。

因此,这3000亿的贴息贷款可以说来得非常及时。咱们国内的好处就在于,下定决心要干个什么事情效率会特别高,所以,从9月15号卫健委发布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的通知后,一个月不到,就已经有超2000亿的贷款需求上报

而在近期的投资者交流中,迈瑞表示,这里面公司大约可以吃下200亿左右

要知道,迈瑞2021年全年的营收也就252亿的样子,此前迈瑞对2022-2024给出了每年20%增长的业绩指引,今年前三季度最终的表现也完全符合业绩指引,营收和利润真的就都只有20%的增长

不过从今年四季度起,国内贴息贷款的产品开始落实了,如果四季度到2023年真如迈瑞所讲,能吃下200亿左右的单子,那今明两年的业绩增速必然会比20%高,甚至高出不少。

其实,早在本次贴息贷款前,国内就启动了密集的医疗新基建计划助力公立医院扩建,尤其是三甲医院,因为过去国内一直想推动分级诊疗,所以对大医院的扩建有限制,但本次医疗新基建扩建的主力,就是大医院。

在过去,医院扩建主要是花医院自己的钱和地方财政的钱,而这次新基建则是以地方专项债为主,所以,医院扩建的落实速度也明显比以前快,毕竟,从自己腰包掏钱和发国债搞建设那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次用贴息贷款买设备和用自己的钱/地方财政的钱买设备,落地速度也完全不一样。

迈瑞的生意以大型设备为主,因此客户以大医院为主,所以,2021年起的医疗新基建和本次贴息贷款迈瑞都是最大的受益者。

按照迈瑞之前的说法,今年来自新基建订单的收入不少于60亿,之后到2024年预计还有不少于150亿

所长给大家翻译一下,这意味着光是国内市场提供的单子,就足以支撑迈瑞到2024年的稳健增长,更别提还有一个前景更大更宽阔的海外市场。

要知道,很早以前迈瑞就说过,自己的长期目标是,海外收入要占到整体收入的70%,如今,这个比例仅有40%而已。

02价值事务所器械一哥的底气

迈瑞能有这么多新增订单,看起来是政策助力,其实背后满满全是实力。

迈瑞三大业务线,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中,呼吸机、监护仪和麻醉机就产品力而言,已是全球最高水平,正是因为技术水平过硬,才会在2020年疫情突然爆发时海外订单多得接不过来;目前增速最快的IVD业务,血球已经做到世界领先化学发光等细分领域虽然还在追赶,不过在收购海肽后抗原抗体实力明显增强,目前发光试剂的评价一直在向上走,按公司说法,有信心在2024年赶上海外;医学影像的超声系列也将于2024年推出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超高端设备

在近期的投资者交流中,公司也披露自己拥有大量符合创新医疗器械要求的产品,如监护仪的血液动力学参数、血球的 AI 阅片技术、超声的域成像和剪切波弹性成像等,未来还会有更多产品进行创新申报。

在之前的文章里《价值事务所》就有讲过,迈瑞仅靠目前的三大业务线,未来就足以实现千亿营收。而除了这三大业务线外,公司还有四大新兴潜力业务宠物、骨科、微创外科、AED,四大种子业务去年便已实现16亿营收,今年前三季度仍实现高增长。其中,ADE和微创外科表现尤为亮眼,虽然没有具体数据,不过根据公司之前的投资者交流,今年上半年微创外科实现了翻倍以上的增长,其中硬镜更是翻了两倍,ADE则在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 挪威等欧洲国家实现了大规模装机,只是目前基数较小对整体业绩还无法构成助力。这四个新兴潜力业务的市场前景丝毫不比现有的三大业务低,未来可以期待一下。

至于大家最担心的集采,所长也在之前的文章已经解释过多次,对于迈瑞这样的设备厂家而言,集采降价挤压的更多是渠道的利润,对厂商出厂价没啥影响。之前安徽、南京的IVD集采都是如此,没有对迈瑞造成负面影响,反而让他在相应地区营收大涨,实现国产替代。而近期江西肝功能生化试剂集采的结果也和所长之前的推测一致,降价幅度在30%-40%,全部由渠道商承担,依然没有动摇厂商出厂价。

正是因为集采给迈瑞带来的满满都是好处,所以迈瑞才会以最积极的姿态拥抱集采,基本所有实施IVD集采的地方,迈瑞都是大赢家。

仿制药的集采之所以如此惨烈,主要因为早早实现了两票制,降价的每一刀都砍在厂家身上,而器械是没有两票制的,中间存在大量经销商,所以对于厂家而言,有时候反而相当于“提价”了。

并且医疗器械比起药品最大的好处就是,即便传统的A1被集采了,A1还可以升级为A2、A3、A4,而创新药械不纳入集采,后面的升级版A2、A3、A4就属于创新器械范畴,这也是为啥乐普被集采的冠脉支架短短一年在总营收中就无足轻重的原因,因为创新支架、球囊的营收占比提起来了。

所长对迈瑞追踪时间较长,深知迈瑞说出来的话可信度是比较高的,给投资人拍下的业绩目标最后基本都能完成,甚至超额完成。

之前迈瑞立的业绩指引是2022-2024三年复合增长率20%,今年前三季度基本就是跟着这个指引再走,根据前文的分析,今明两年超过20%超额完成任务的可能性也非常高。

除了对2022-2024三年期间20%的业绩复合增速做计划外,迈瑞还在2020年提出过另一个目标,那就是未来5-10年跻身全球前20强。2022年全球医疗器械100强名单中,排名第二十的为奥林巴斯,营收为67.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0亿,按6.4的汇率算),考虑到排名靠前的企业自身也在增长,迈瑞想迈入全球前20强,至少需实现营收600亿才行(迈瑞老总之前一个访谈说的是100亿美元,也就是640亿人民币)。

那假设以640亿为目标,从2020年算起,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2025年就可以实现。

考虑到迈瑞之前给的目标是2022-2024年复合增速达到20%,所长本来预计迈瑞要到2027年的样子才能做到前20,现在在国内种种政策支持下,所长预计迈瑞可以提前完成,指不准2025-2026年就能实现哦。

如果迈瑞营收640亿,按38%的净利率计算(今年三季度为35%+,优秀企业受益于规模效应净利率长期是提高的),则对应的利润会在243.2亿的样子。

2025年最迟2026年,250亿左右的利润,这样的一哥,你会给予他多少的市值呢?

关键词: 财经头条 财经新闻 投资价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