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今日报丨诺安基金昔日“一哥” 玩老鼠仓敲警钟,一“基”独大风格仍在延续
基金经理玩老鼠仓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次被曝光的是诺安基金昔日“一哥”基金经理。如今,诺安基金对单一明星基金经理的过度依赖症仍然非常严重。
一则判决书显示,2010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邹翔在担任诺安基金投资部执行总监兼基金经理期间,利用其管理操作“诺安股票(320003)证券投资基金”账户的职务便利,将该基金账户投资股票的品种、动向等未公开信息,泄露给其兄弟邹某,进而指使邹某利用实际控制的“邹某”“田某”两个证券账户进行趋同交易,非法获利共计2355.04万元。
此外,为了脱罪,在案件侦查阶段,邹翔还行贿国家工作人员350万元。最终,一审法院判定邹翔犯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行贿罪等,判处有期徒刑11年,邹某犯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
(相关资料图)
探长注意到,该案中的主谋邹翔就是诺安基金的昔日“顶流”基金经理。
公开资料显示,邹翔早年履历耀眼,他是经济学硕士,曾先后任职于中信实业银行、华夏证券有限公司、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大通证券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申万巴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邹翔曾在多家基金公司担任基金经理。1999年7月至2000年6月任兴和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00年7月至2001年11月任兴安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07年4月至2008年5月任诺德价值优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0年3月加入诺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于2010年10月起任诺安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在诺安基金任职期间,邹翔管理的唯一一只基金就是诺安先锋混合A(320003),这也正是他玩“老鼠仓”的大本营。
公开信息显示,在2007年-2015年期间,邹翔一度是基金行业的明星人物,也是所在基金公司的“台柱子”。
以诺德基金为例, 诺德基金成立于2006年6月;2007年4月19日,诺德基金旗下第一只基金诺德价值优势成立,首募规模达到80亿份,基金经理为邹翔,他也是诺德基金的第一位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但是,邹翔的业绩相当一般,2007年三季度末,诺德价值优势规模达到122亿元。然而,2007年的股市大暴跌之后,诺德价值优势规模迅速缩水,到2008年6月末,也就是邹翔离职时,基金规模仅有48亿元,跟一年前相比缩水60%以上。
直到今天,诺德基金仍然是一家规模不大、业绩平平的基金公司。截至2022年6月末,诺德基金的总管理规模只有373亿元,20位基金经理,46只基金产品,大多为规模较小的迷你型产品。
离开诺德大约2年后,邹翔又跳槽到了诺安基金。在诺安基金,过往业绩平平的邹翔被捧为“台柱子”,接管了诺安最大的主动权益基金诺安先锋混合(320003)。
2010年9月末,诺安先锋混合的规模约200亿元。而截至2010年末,诺德基金的总规模也不过才470亿元。这意味着,邹翔管理的诺安先锋混合一只基金就占诺安基金总规模的41%。诺安一开始便安排邹翔管理规模200亿的基金盘子,显然是对其非常器重,但没想到引入一只硕鼠。
探长说邹翔是当年诺安基金的“一哥”、“顶流”,其地位并不亚于如今诺安顶流蔡嵩松,这绝对不是乱说。
2014年底,诺安基金总规模约653亿元,其中主动权益类规模约358亿元,占比约55%。邹翔管理的基金诺安先锋混合(320003)是诺安基金旗下最大的单一主动权益类基金,其管理规模占诺安当时主动权益类基金总规模的30%。
这不是“顶流”是什么?
我们来对比下,诺安基金现在的顶流蔡嵩松管理规模306亿元,而诺安的权益类规模约500亿,这意味着蔡嵩松一个人占公司权益类规模的60%。从规模占比上看,蔡嵩松超过邹翔;但考虑到两人所处的不同市场时点,探长认为,邹翔和蔡嵩松一样,都是诺安基金在某个时期内过于依赖的“支柱”型角色。
但是,这些“一哥”基金经理们都让诺安失望了。邹翔就不说了,违背基本的从业道德,公器私用,为满足个人贪欲不惜触犯法律。
蔡嵩松的表现似乎也好不到哪里。众所周知,蔡嵩松过去两年一直押注半导体,以至于被投资人嘲笑为 “半导体赌狗”。蔡嵩松的代表作诺安成长混合过去3年206天的回报是100.97%,但近一年亏损高达31.32%,近两年亏损7.01%。
这意味着,除了最初一年押对半导体赛道大涨外,诺安成长混合在后面两年时间里在持续下跌,并套牢了大批投资人。过去一年,诺安成长混合在同类排名中基本处于最后10%。这样的业绩跟蔡嵩松“顶流”基金经理的定位反差还是很大的。
当然,根源还是出在诺安基金身上。从邹翔到蔡嵩松,诺安基金过于依赖某一位明星基金经理的特征非常鲜明,而这种管理方式对投资人带来的伤害是很大的。邹翔搞老鼠仓,让无数投资人的本金沦为基金经理人谋求私利的工具;蔡嵩松在明显高位不断加仓半导体,过去两年套牢100多万名投资人,这到底是蔡嵩松个人信仰还是另有隐情?
不将投资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机构是没有未来的,这或许就是诺安基金过去十几年不断滑坡的原因所在。
当年, 诺安基金的管理规模在业内并不小。2013年四季度末,诺安基金的管理规模为459.5亿元,在全国78家基金公司中位居22名。但是,9年过去了,诺安基金不断退步。截至2022年6月末,诺安基金的总规模约1441亿元,其中货币型基金780亿元,债券型基金170亿,权益基金规模仅500亿左右。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在基金管理人非货规模排名中,诺安基金以686.52亿元的规模排在53名,已经从前排优秀生退步成一名中游选手。
探长衷心希望,邹翔老鼠仓丑闻,能够敲醒诺安基金管理层沉睡的脑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