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于城“小网格”撬动乡村“大治理”

来源:嘉兴在线 2023-03-25 05:52:56

特色产业打通共富道路,全域整治扮靓美丽村落,网格治理加深邻里感情,幸福公社塑造精神家园……江南三月,春风和煦,走进海盐县于城镇何家村,一幅“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社会安、百姓富”的美丽画卷眏入眼帘。

何家村区域面积2.63平方公里,现有村民小组20个,村民513户,总人口2010人。自2016年起,何家村就在全市率先探索“党群中心户联户”机制,将党群中心户工作和“网格化治理、组团式服务”结合起来,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在优化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上取得丰硕成果。

今年初以来,在上级组织部门的指导下,于城镇又以何家村“党群中心户联户”机制为基础,开展深化党建引领农村网格治理试点工作,着力打造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和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农村网格化治理体制,不断优化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大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资料图】

“幸福手记”里的幸福故事

在何家村,有一支特别活跃的基层治理力量叫“党群中心户”,这是何家村按照“就近就亲就便”原则,挑选出的一些党员和群众骨干。

每一户党群中心户,都要联系周边6至11户农户,以“民情走访户户到、民情档案户户建、民情分析月月开”来构建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联络机制,协助村干部开展宣讲、走访和动员等工作,有效延伸基层治理触角,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也形成了党群干群“联心链”。

党群中心户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幸福收集员。走访中,他们要根据居住环境、乡村治理、民情民意等多方面的量化打分直观反映村民的“幸福积分”,按一户一档写进“幸福手记”,并在当月交到网格村干部手中,通过村里召开“幸福分析会”等举措,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在何家村党群中心户许仕华的“幸福手记”里,记得最多的就是他帮周边农户搞种植增收的故事。

许仕华今年59岁,是一位有着20多年丰富经验的种梨能手。“2000年前后,我摸索着种梨时,村里梨的品种有限、个头很小,销路也不通畅,我就去外地学习,引进新品种,逐步打开了销路。”许仕华回忆,2016年他成为村里的党群中心户时,周边的10多户联系户都想向他学习种梨。

许仕华

“当时,农户们的经验普遍不足,我就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栽培、修枝、施肥、打农药、营销……”许仕华记得,他的联系户许汉忠种梨时,起先不得要领,种出的梨品相不佳、甜度不够,影响销售,他一连数月不时走访分析原因,把所有问题一一写进“幸福手记”并设法解决,最终让许汉忠种梨的亩产收益从最初的不足5000元提升到1.2万元至1.5万元。

种梨大获丰收后,许汉忠等联系户非常开心,还经常在种梨之余积极投身村里的人居环境整治、绿色家庭创建、文明家庭创建及各种志愿服务。许仕华也把这些写进“幸福手记”,每次翻阅都感到很幸福……

“自从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农村网格治理、首创‘党群中心户联户’机制以来,我们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放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党群中心户在助推经济发展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何家村党总支书记董云升表示,在党群中心户的助推下,何家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已从2016年的80万元增加到2021年的218万元,从经济薄弱村蝶变成为“民富强村”。

“七大员”善解难题暖人心

何家村的党群中心户,也是在村党组织和网格长领导下,协助网格长落实本网格内各项服务管理工作的网格员。具体工作中,他们又是集信息采集员、民意收集员、隐患排查员、矛盾化解员、政策宣传员、红色代办员、战时攻坚员于一身的“七大员”。

“信息采集员,就是要全面采集网格内人、地、物、事、组织等基本信息,做好数据归集和维护;民意收集员,就是要在入户走访中及时了解民情民意……”作为党群中心户,陈张法对其“七大员”的职责如数家珍。

陈张法今年75岁,体健神清,曾在村里当过多年生产队长,在村民中威望挺高。2016年他成为何家村首批党群中心户,并一直干到现在,“我就近联系了6户人家,平时除了向他们宣传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村规民约,及时了解他们的难事愁事,在防汛防台、重大公共事件中带头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带头进行垃圾分类等,还要经常调解化解一些矛盾。”

陈张法

5年前,村民阿伟(化名)发现自家的一小块地就在阿明(化名)家门前,而阿明家的一块地又距自己家比较近,为了使用方便,阿伟便与阿明签了10年的土地交换使用协议。阿明在交换来的阿伟那块地上搞了些项目,前几年一直相安无事。自去年以来,阿伟因自身需要想收回自家那块地,多次找阿明协商,都被阿明以协议期限未到为由拒绝,两人由此积怨,越闹越凶。

陈张法上门调解时,阿伟总以自己被检查出精神疾病,而精神疾病患者签署的任何协议都无效为由要收回土地,否则就要到阿明家闹事。对此,陈张法不辞辛劳地到阿伟家跑了一次又一次,反复做阿伟及其家人的思想工作,最终让阿伟同意继续履行当初的协议。在村里,由于陈张法总能及时有效地帮联系户化解矛盾,让人心服口服,他也被村民亲切地唤为“老娘舅”。

董云升说,何家村首创“党群中心户联户”机制后,身兼“七大员”的党群中心户(网格员)能在村党组织的领导和网格长的协助下,充分发挥地熟、人熟、事熟优势,全面排查网格内各类矛盾纠纷,第一时间予以化解和处置,或联系协调有关调解组织和职能部门开展调处,做到“小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于城”, 因此备受群众欢迎,个个都说他们的服务温暖人心。

深化试点形成有辨识度的模式

“何家村之所以在2016年首创‘党群中心户联户’机制,是因为在当时的大网格治理中,村干部根本忙不过来。”董云升感慨,当年,村里面临五水共治、拆违控新等方方面面的基层治理,时间紧、任务重,“如果只靠村干部,一个人即便24小时不吃不喝不睡觉也忙不过来,我就尝试着在每个小组里选了一些经验丰富、群众威望高的党员或群众骨干当党群中心户,他们负责联系周边群众,通过一系列举措,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这一举措初见成效后,何家村不断摸索完善,在打造生态何家、共富何家、文明何家、平安何家、幸福何家矩阵品牌中发挥出巨大作用,并创建成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村、省级善治村、省级民主法治村、嘉兴市“三治融合”示范村。2018年9月,全市深化党员联户工作现场会在何家村召开时,何家村首创的这一机制获得了充分肯定与好评。

近年来,于城镇深入实施“党群中心户联户”机制,优化网格设置、配强网格力量、明确工作职责、优化工作机制、完善考评奖惩,不断探索网格化管理,走出了一条联系群众更近、服务群众更优的基层治理新路径,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今年,海盐县在于城镇开展深化党建引领农村网格治理试点工作,按实际情况优化调整网格,配备网格长20名、网格员66户;配强网格力量,“村—网格—党群中心户”三级联动,“常规力量+后备力量+包联力量”三位一体,县镇村三级包联力量下沉网格;明确网格长和网格员“七大员”工作职责,完善信息公开、联系服务、“三报四解”“三会五事”、教育培训、考核评价六大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

“深入实施‘党群中心户联户’机制,进一步破解了条块分割难题、力量分散难题、服务失位难题,也拉近了党群距离,激发了服务动能,同时营造了争当‘四敢’先锋的氛围。”于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初以来,于城各级网格力量已累计为民办事540余件,其中当场解决483件,整合人员力量后问题重复上报率减少了30%,办事效率提升了40%以上,群众满意度接近100%。

于城镇党委书记汤敏建表示,开展深化党建引领农村网格治理试点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回应去年中组部在嘉兴调研网格工作时提出问题的具体实践,是深化“网格连心、组团服务”的有益探索。下一步,于城将以深化党建引领农村网格治理试点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党建联建机制等相关机制,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把增进群众福祉作为试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工作重点,统筹加力推进,全面提升农村网格治理水平,形成具有辨识度的工作模式,加快推进党建引领农村网格治理试点在于城的生动实践。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