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气回嘉】年味渐浓,秀洲梅家荡畔,青鱼干又飘香
烟火气回嘉
“起鱼啰!”昨天上午9时许,秀洲区王江泾镇梅家荡畔回荡着渔民欣喜的号子声,青鱼养殖基地正上演壮观的“巨网捕鱼”。养殖基地负责人俞来兴和10余名专业捕捞师傅穿着连体胶皮裤大声吆喝着,大家齐心协力拉起百米巨网,渔网从鱼塘深处渐次围拢。
刚拉到鱼塘中间,鱼儿就感受到了“威胁”,纷纷企图跳网逃生。一时之间,空中白鹭翻飞,水面鱼儿跳跃,水花四溅,一片欢腾。当渔网扫过大部分鱼塘,网越收越紧,鱼儿挣扎得愈发厉害,最后鱼群被赶到了长方形网阵的捕捞区,青鱼、鲢鱼、草鱼纷纷现形,大的接近15斤,最小的也有7斤左右。
(相关资料图)
冬季天气寒冷,此时的青鱼是一年中最肥美的。每年这个时候,也是青鱼养殖户最辛苦最幸福的时候。捕鱼的过程看似简单实则艰辛,梅家荡基地的专业捕捞队伍都是由经验老到的老渔民组成,“渔龄”平均十几年,他们对鱼的种类、大小了然于胸。“大冬天一下水就是几个小时,穿着棉裤还是冷得发抖,但只要亲手抓住一条条大鱼,心里就暖暖的。”一位捕捞师傅笑着说。
“这一网可以捕获7万斤左右青鱼,今年共养殖了1000余亩青鱼,每亩产量在2500斤左右。师傅早上6点就开始捕捞作业,包括下网、围网、迁网、抓鱼等流程,整个过程要持续3至4个小时!”俞来兴看着满满一网鱼,难掩丰收喜悦,鱼塘边呈现一派“人欢鱼跃”的丰收景象。
“今年的价格在每斤9.2至9.3元。”俞来兴说,一条成熟的青鱼来之不易,从手指大小的鱼苗开始成长,需要养殖3年才可以捕捞。捕捞季将一直持续到春节,随着春节的临近,市场需求增加,青鱼的销售也将迎来高峰。
青鱼捕获后,先放置在网箱里,渔民根据大小分拣,7斤以下的青鱼被放回塘中,8至12斤的青鱼则经过腌制、晾晒等工序被加工成青鱼干。
青鱼干的制作,腌制是关键。走进青鱼加工基地,只见工作人员先从鱼背上开刀,然后去掉内脏、牙齿、鱼鳃,再在青鱼表面和内部擦上拌有花椒、辣椒的盐,在劈成两半的青鱼身上用力搓、来回擦,让作料的味道充分渗入鱼肉。
“腌制青鱼干用的是最传统的方法,老一辈传下来的。青鱼捕捞上岸后就要马上宰杀,才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鱼肉的鲜味,然后在鱼身的两面均匀地抹上一层粗盐,腌制三天后冲洗干净。”腌制师傅王江泉告诉记者,从宰杀、上盐到晒制,道道工序皆采用人工,且不掺入任何添加剂,保留着最地道的本地味。
来到青鱼晾晒场,一股咸香扑鼻而来。今冬腌制的青鱼干已挂晒开来,阳光去除了鱼肉多余的水分,冷风让肉质变得紧实,透过光,通红的鱼肉纹理清晰可见,这是鱼干质量好的象征。场上一万多条青鱼干在阳光下泛起油润的光泽,浓郁的年味油然而生。
记者了解到,青鱼晒干后,就开始流水线包装,将青鱼干整条或切块真空包装进行销售。这些天,一批批顾客闻讯赶来,刘奕就是其中之一,他专门驱车从海盐赶来,“每年快过年的时候,我都会过来买上一条青鱼干,今晚回去就先尝个鲜。”
“烧好后的青鱼干,肚子吃上去糯糯的,鱼背还蛮有嚼劲,是记忆中的‘嘉兴滋味’。”刘奕说,青鱼干始终是家里过年主菜之一,而且每年春节走亲访友,这也是必不可少的礼品,尤其是对在外生活工作的亲戚而言,春节时的一口青鱼干,更是一缕割舍不断的乡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