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速递!传承“崇文厚德”精神,擦亮宋韵文化金名片

来源:嘉兴在线 2022-09-01 22:43:32


(相关资料图)

“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礼”在社会上无处不在,更是体现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宋代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独特的宋韵文化。桐乡文化全盛于南宋,钟朗《康熙石门县志序》说南宋崇德县“遂称文献之邦”,诚为不刊之论。崇德设县,始于五代,宋朝尤其是南宋,崇德县为京畿重地,漕运孔道,区位优势突出。崇福镇为县治所在,一邑中心,苏杭枢纽,人才集聚,经济繁荣,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在此碰撞、交融,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崇福镇无疑是桐乡宋韵文化的核心区。

《三字经》中有一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无独有偶,在南宋时期的崇德县,同样也传出了莫氏兄弟“五子登科”的佳话。南宋大诗人范成大作诗赞曰:“君不见衣冠盛事今犹昔,前说燕山后崇德。联翩五组带天香,世上籯金贱如砾。他年诗礼到云来,日日高堂称寿杯。桂长孙枝椿不老,却比窦家应更好。”从此,一代又一代崇德人沐浴在历史烟雨中,带着范成大的情怀,乐此不疲寻找着这书香翰墨、椿灵桂丹的遗踪。

莫氏兄弟早年奉亲力学,喜获金榜题名之荣,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在他们日后的宦海生涯中,各自发挥聪明才智,以清廉的为官之德,造福当地百姓。比如老大莫元忠在历任历阳县主簿、怀宁县丞、义乌县令、德安府通判、德安府代理知府等职时,克尽其职,唯以教育为先务,修葺校舍,增置学田,充实办学经费,凡他所任之处,无不乡学昌盛,后辞官归里,提请地方官修葺校舍,增置学田,促进乡学发展。莫家老五莫若冲,为官清廉,无声色之好,晚年居乡乐善好施,修桥补路之类好事做了不少。他家东边有座名叫东兴的小木桥,莫元冲独资捐助易为石桥。

崇德文风蔚然,人才辈出。北宋出了个状元沈晦,南宋有莫氏五子登科;南宋丞相赵汝愚于乾道二年(1166)进士及第,廷试第一,因有官职在身,屈居榜眼;清康熙乾隆年间又出了吴涵、吕葆中、陈万青三个榜眼;元明清三代还出了俞镇、吴珙、鲍恂、杨述、朱用光、钟朗六个解元。自北宋至清末,崇德历史上曾有进士159名,武进士4名。

跨越千年,宋韵崇福的风流遗韵,早已灌注在崇福镇的文化基因里,成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时代力量。2007年以来,崇福将镜头聚焦到平常百姓的百味人生,已有百余个烫金的名字镌刻在了“最美崇福人”的榜单上。

“‘最美崇福人’的表彰涵盖了‘崇文奖’与‘崇德奖’两大块。每年开展‘最美崇福人’评选表彰,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力量来感染人、引导人、激励人,让‘崇文厚德’精神在‘最美崇福人’的接力中薪火相传,延续这座千年古城‘崇文尚教’的历史内涵和‘崇德向善’的精神品质。”崇福镇相关负责人说。

其中,“崇文奖”表彰的是崇福籍的优秀学子,通过表彰鼓励了优秀学子,激发了全镇孩子们努力读书、勤奋好学的热情与动力,不断打响“学在崇福”品牌。而“崇德奖”通过表彰孝老爱亲、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模范,擦亮“最美崇福人”活动品牌。

崇文厚德,大道致远。

未来,崇福镇将继续传承与发扬好“崇文厚德”精神,凝聚起磅礴力量,擦亮宋韵文化金名片,为推进崇福高质量融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图片由崇福镇提供)

关键词: 五子登科 百味人生 无独有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