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信息:刚刚,市气象部门发射4枚火箭弹进行人工增雨

来源:嘉兴在线 2022-08-18 05:51:20

一台发射车、一台后勤车,一个气象专家团队追着云层,经过近10个小时的等待,终于给禾城带来了一场人工增雨。

“三、二、一,发射!”今天19时20分许,桐乡大麻镇海华村(嘉兴8号作业点)炮声隆隆,为缓解气象干旱和净化空气,嘉兴市气象局抢抓时机在此发射了4枚火箭弹,周围喜降小雨,让连日来备受“烤”验的嘉禾大地久旱逢甘霖。


【资料图】

今天,嘉兴人民经历了近10天以来最“凉快”的一天:不仅进行了人工增雨,还实现了些许降温。但遗憾的是,明天随着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禾城高温卷土重来。

人工增雨并非“随心所雨”

嘉兴上一次进行人工增雨是在2017年的秋天。

今夏以来,禾城高温异常偏多,降雨持续偏少,“全市已普遍出现轻度到中度,局部重度气象干旱,臭氧浓度居高不下。”嘉兴市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陈优平说。

为缓解旱情,改善空气质量,大家期盼已久的人工增雨于今天晚上安排上了!

据了解,作业地点经空域管制部门批准为桐乡大麻镇海华村(嘉兴8号作业点);有效范围是以作业点为中心,半径10公里内的行政区域;作业使用设备是4枚BL-1A人工增雨火箭。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前一天刚下过雨,我们还要人工增雨?前面经历那么久晴热高温,为什么偏偏不进行人工增雨?

简单来说,人工增雨要同时符合天气条件和空域条件。

气象专家给出了更专业的解释:人工增雨,其实是借助火箭或飞机等工具,向空中满足一定条件的云层播撒凝结核或人工冰核,促进小云滴迅速增大成雨滴,或小冰晶尽快长大再下落融化为雨滴,降落到地面。

人工增雨不是凭空造雨,而是天空中要有适合开展作业的云团,像前段时间禾城在强大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即使有云,往往也是高高在上的薄薄一层或者偶尔飘过一两朵棉花糖样的淡积云,这样的云层是不能满足人工增雨作业要求的。

“人工增雨只能引导云层尽快产生降水、更多产生降水,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合适云层的情况下是无法实现作业的。”陈优平说。

那么,怎样的云才适合人工增雨?

根据气象专家介绍,至少要符合4个条件:作业区云厚至少要2-3km、云底高度2km以下、云的面积达到几十平方公里、有一定上升气流的云。太薄和面积太小的云都难以提供足够多的小云滴,云底太高则会导致雨滴还未降落到地面就在空中蒸发了。因此,人工增雨并非“随心所雨”哦。

看到这里,也许又有人要问了,这次的人工增雨作业的名单上,没有嘉兴主城区,这是为什么?

人工增雨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除了天气条件,还得满足一定的地面条件,嘉兴市区人口密集,也有机场,因为人工增雨要向目标云发射催化火箭弹,会影响飞机飞行。另外作业火箭弹通过降落伞降下来,考虑人口密度过大,为了防范安全事故,所以不在此设置作业点。”陈优平说。

网友“缘圆” 摄

高温依然坚挺

全天候的暑热简直让人窒息,未来一周,嘉兴的小伙伴仍将被高温狠狠支配。

在降雨和冷空气双重作用下,今天早晨的风还带着一丝凉爽,早晨最低气温从24.4℃起步,但白天在阳光的助力下,最高气温升至35.5℃,嘉兴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报告。

明天副热带高压再次增强,嘉兴热浪反扑。未来一段时间,高温仍是妥妥的“C位”,39℃~40℃的酷热天气虎视眈眈,大家切不可掉以轻心。

就在今天,国家气候中心确认了一则消息:当前高温事件达到我国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强!

经该中心监测评估,综合考虑高温热浪事件的平均强度、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从今年6月13日开始至今的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已达到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

此次高温热浪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等特点,截至8月15日,该事件已经持续64天,为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超过2013年的62天)。夏季以来(6月1日至8月15日),全国平均高温日数12.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5.1天,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副热带高压还会有减弱、增强的反复过程,“盛夏持久战”仍在继续,请你抖擞精神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平安度夏。

关键词: 副热带高压 气象观测 天气条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