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2000亿母基金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是投资重点
本文由半导体产业纵横(ID:ICVIEWS)综合
(资料图)
对于集成电路行业来说,相关政策的推出,极大地激励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突破重围、转型升级。
日前,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产业投资母基金、广州创新投资母基金管理办法及配套激励约束制度》。1500亿元产业母基金发挥“以投促引、以投促产”功能,采用“母基金+子基金+直投”方式开展投资运作,重点投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消费等重要产业领域;500亿元创投母基金发挥“以投促创”作用,联合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创新”。
据了解,产业母基金公司已在南沙注册,并设立100亿元重大项目投资专项基金、100亿元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专项母基金、60亿元生物医药与健康专项母基金等;创投母基金已在基协产品备案,并设立5亿元颠覆性技术基金、3亿元广州元禾原点叁号基金、0.5亿元激光院高端装备基金等多支基金。
事实上,自今年2月两大母基金成立以来,广州产投集团一直在紧锣密鼓开展战略投资、招商引资工作。今年以来已完成中科宇航、来恩生物、巨风半导体等近30个项目及基金投资,合计金额近百亿元;正在重点对接合作的产业投资项目60余个、子基金合作机构80余家,推进投资额超500亿元。本次《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两大母基金全面提速进入投资期,一大批基金、项目即将正式落地。
近年来,广东省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较快,建成了广东省唯一量产的12英寸晶圆制造生产线,拥有芯片设计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封装测试和材料产业不断发展,初步形成规模集聚效应。但由于起步晚、体量小,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无法满足广东省在新能源智能汽车、超高清视频显示、高端装备、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优势产业领域对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的庞大需求。当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分工协作格局正不断调整,产业供应链加速重整,国家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将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写入“十四五”规划,广东省正实施强芯工程,着力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为广东省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根据广东省此前发布的《广州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显示,2022—2024年广东省在集成电路领域的重点任务是推动产业特色集聚发展、提升高端芯片设计能力、做强做大芯片制造业、布局发展宽禁带半导体、推动封装测试业高端化发展、引进培育高端材料重点装备企业、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产业投融资环境、强化应用需求牵引作用、深化行业交流合作。为推动广东省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广东省推出多项扶持政策,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2022年1月,广州印发《广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实施“穗芯”计划,围绕EDA工具、芯片架构、优势芯片产品、特色工艺制程、第三代半导体、生产设备核心部件、先进封装技术、芯片评价分析技术等方向开展硬件基础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022年3月,广州制定《广州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完善产业链、提升高端芯片设计能力、做强芯片制造、推动封装测试业和材料装备高端化发展等工作任务,并提出到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0%。
2022年3月,广州印发《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重点发展高端半导体元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业和封装测试业。布局建设2—3条12英寸集成电路制造生产线,支持建设第三代半导体生产线,积极引进先进工艺芯片技术并加快其产业化进程。
2022年5月,广州印发《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以广州开发区、南沙区、增城区为核心承载区,其中广州开发区围绕中新广州知识城和广州科学城两大发展极,着重布局集成电路设计及综合性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谋划打造中新广州知识城集成电路产业园,围绕粤芯项目发展特色工艺集成电路制造。
2022年7月,广州印发《广州市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提出以集成电路与关键软件、生物医药与器械、智能制造与装备等领域为主攻方向打造国际领先的产业技术创新枢纽平台。实施“强芯工程”构建集成电路全产业链集群。
产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扶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保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集成电路行业来说,这些相关政策,极大地激励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突破重围、转型升级。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