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看见:一位投资老将的热爱与坚守
导语: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其内核是人文主义精神,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这是一种对“神”的祛寐。
几百年过去了,在2023年的今天,你会发现人类的精神追求依旧如此,没有变化太大。但也有一些进步,比如人们开始不断寻找人生的意义,探索自己的热爱,坚持某种信念,深耕一个领域。他们信仰的是自己内心的坚守。
回到公募基金行业,25年间不少先行者凭借对专业的坚守,推动着行业发展,伴随时代变迁、市场变换,受人瞩目的基金经理与公司也在新老更替,然而老牌公司能否始终风采依然?老将,又是否就意味着过时?
【资料图】
这样的讨论若放在基民情绪高涨的2、3年前,估计会被流量淹没,而时至今日,之所以再次感慨,是看到“金基金”获奖名单中,一位投资年限超过17年的老将和他所在的“网红”公司,进而产生“文艺复兴”般的联想——来自诺安基金的杨谷,一位低调的“双十”基金经理。
虽然在专业圈子内备受认可,也有金牛奖傍身,但广大投资者对他了解并不多。
基金经理是神吗?当然不是。
2002年10月诺安基金开始筹备建立,一年后的2003年12月正式成立。迄今,将满20周年。
2003年,在证券行业奋战多年的杨谷加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家,也是到现在为止的唯一一家公募机构——诺安基金。20年来,没有变过。
这在现在的公募行业里面不是唯一,但凤毛麟角。
2006年杨谷开始出任诺安基金的基金经理。
2007年,经济大环境的飞速发展,中国股市也攀上了巅峰。杨谷管理的两支基金,截至2007年下半年,规模总共扩张到了600多亿。
2007年的600多亿,刚做基金经理一年多,杨谷非常焦虑。
“如果平均每个人投1万块钱,我就有600万持有人。”巨大的管理数额,让他对资金的腾挪,以及对风险的规避动作都慢了不少。
杨谷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才能让持有人在有风险的时候不赔钱;而在此前丰厚的收益过后,又该怎样去实现一种“反人性”的操作。
“2007那会,我每晚都是12点多睡觉,早上7点多起来就开始研究。”回忆起那时,杨谷说到。
基金经理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
杨谷的20年公募生活,是由大量的报表、企业策略会、路演等等组成的。
在他看来,基金经理应该是一个学习型人才,“我们投资的各个产业,每天都发生着大量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这里提炼出最关键的信息。”
哪怕后来杨谷成为了投资总监、副总经理,他依然保持着和团队去企业厂房进行实地调研的习惯,一手的田野调查,配合自身的想象力和估算力,才能促使他做出投资某家公司的决定。
“那些野心大的老板,和发展空间足的公司,都是比较好的选择。”杨谷如是说。
日常生活中,杨谷在考虑事情时,常常会先想到最差的结果。对于基金经理而言,投资本身就是自身世界观的一种映射。杨谷整体偏向价值投资,配置相对均衡,注重安全边际,又很善于挖掘一些冷门优质个股,从基民的角度,可能就不够标签化。即使长期业绩不俗,也不太容易注意到。事实上,这种朴素、内敛的价值投资风格,更依赖于选股的能力,对行业的前瞻性研究、对趋势机会的把握,是长期超额收益的来源,也更见功力。
2010年,他在接受采访时就说到,“勤奋调研非常重要”,2020年以来,他的持仓有超过300只股票,这些多数都是他和团队亲自调研挖掘的结果。常人难以想象,若没有源于热爱的勤奋坚持,是如何能17年如一日做着这件事。
2023年,讨论勤奋和坚持似乎是一件非常老派的事情,但也因为是老派的事情,它经历过时间和周期,被真正的验证过,才能经得起考验。
截止2023年6月30日,诺安先锋混合的规模共计44.96亿元。自2006年2月22日,杨谷接管以来,诺安先锋A实现了远超沪深300的业绩表现。截至2023年6月30日,任职以来总回报达905.6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244.65%,相对沪深300的超额回报高达635.71%;从年化回报来看,杨谷在诺安先锋混合的任职年化回报达13.98%(截至2023.07.31,资料来源:iFinD)。
海通证券给予了该产品三年期、五年期和十年期五星评级的高度认可,诺安先锋同时获得第二十届“金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三年期”产品奖。
基金经理是神吗?当然不是。
基金经理没有办法主宰经济周期,但基金经理的前瞻性研究,会让他们和经济周期和谐共处。
深耕一线17年,“坚持价值投资、不断寻找市场的安全边际”,是杨谷始终坚持的投资理念,在操作上,便体现在控制风险,淡化择时,股票配置较为灵活。
杨谷是一个不抱团的基金经理。“以基本面逻辑为核心,灵活配置全市场”的打法,历久弥新。他关注公司成长性、安全边际和潜力等方面,注重选择不是太热门的品种,有自己的主见和原则。对此也曾有非常直接的表达:“努力挖掘别人没有发现的,既有安全边际又具有成长性的个股,你的产品业绩就会脱颖而出。”
在前不久发布的二季报中,杨谷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A股市场的生态逐渐规范化,成长型投资者正在迎来更有利的投资环境,工程师红利还有巨大的发酵空间。
作为一名20多年的公募老将、公司副总,杨谷仍然深耕一线,潜心管理产品,无论是投资业绩还是管理业绩都非常出彩,这背后除了对投资研究发自内心的热爱,也彰显了这一代公募人的情怀。“中生代”的崛起固然令人欣喜,元老级公募人的经验和“内功”也是不可忽视的宝藏。
杨谷用自身向世人证明,忠于热爱,成于坚持,并不过时。
坚守,是一个人的,更是一群人的。走一条正确的远路,在坚守中蜕变。文艺复兴是一个时代的特点,它不仅仅关系到人类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于唤起人们对于自我价值的审视与挖掘。
成名的基金经理压力大吗?当然大。
投资者一般将管理年限超十年、任职年化收益率超10%的基金经理,称为“双十”基金经理。杨谷就是这样的代表,这在任何一家公募机构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但作为诺安基金的“元老级”员工,熟悉杨谷的人,都觉得他是低调、沉稳的人,有条不紊的在一次次路演里讲解着自己的逻辑。
老将杨谷身上的特点,恰能体现早年诺安基金投研团队甚至是诺安基金在人们心中的印象。
而这种性格,往往被隐藏在锋芒之下,正如近年来因科技投资备受外界瞩目的诺安基金。
的确,科技投资的“鲜明”恰恰是诺安基金的另外一面。
但,无论是沉稳抑或锐利,科技投资或是均衡投资,这些基金经理都有一种甘于陪伴优秀企业成长的耐心和对内心信仰的坚守。
诺安先锋在2023年的基金一季报中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他形容领先企业“投入时的信念和等待收获的耐心,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长线投资者学习借鉴。”
是的,信念和耐心是所有投资者在市场浮沉中坚守最重要的品质。
在这样的信念底下,诺安基金组建起一支经验丰富、风格多元,有担当、敢拼搏的投研团队,搭建了严谨科学的投研体系构架,全面实行投研一体化。
为了让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之间的沟通更加高效有序,诺安基金实行老将对新人的“传帮带”,通过每周一次的研讨会等机制,既可以发挥出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们的长板,又可以有效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让个人和团队的投研能力都在不断提升。
投资机构压力大吗?当然大。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发展时间越久,经历过的波折越多,投资机构的笃定与坚守愈显珍贵。在投资中,我们可以窥见诺安基金始终坚守的价值投资理念,感受到团队对于投资与研究的执着与追求。
其实无论是诺安基金,还是25年间栉风沐雨过的公募人,走难而正确的远路,才会看到更美的风光。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