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门基金鉴定:曾经公募业绩天花板——华安策略优选A
10年间,年化20%是公募基金的顶峰,杨明曾到达过。
(资料图片)
但现在,其在管基金华安策略优选A在最大回撤上遇到了挑战,杨明遇到了成为基金经理以来的最大挑战!这是强烈的反差,毕竟杨明的投资风格,属于很温和的那种,很合适基金小白去了解。
他分散布局,每个行业只买一线大白马;
他偏左侧布局,喜欢用好价格买下好公司,这种思路,和巴菲特所说的“赚钱的方法就是用好价格买入好公司”不谋而合;
行业分散,个股集中,均衡搭配价值,妥妥的新人之友。
一手周期,一手价值;煤炭银行在手,消费医药我有,在长达10余年的投研经历中,杨明管理的华安策略优选A年化收益一度达到20%,这也是公募基金长期业绩的天花板;最大回撤约35%,这个回撤数据是经历了2015、2018年两轮大熊市的,含金量十足。
这种业绩表现,就像看见扛着音响出场的乔峰,35秒砍下13分的麦迪是己方队友,心动且放心。
谁看了不迷糊?
基金测评
对杨明的代表作华安策略优选A进行详细数据测评。
1.看业绩
杨明管理该基金约11年,现年化收益为11%,离杨明自己说的年化收益目标在15~20%区间有4个点的差距。
当然,这个收益也不错。
同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相比,华安策略优选A确实长期积累一些超额收益。
2013.6.5至2023.7.31)
可近三年来基金的业绩表现不佳,不然基金的长期业绩表现会更加炸裂!
2020.8.1至2023.7.31)
从单季度数据表现来看,会更直接,自2021年三季度开始,基金每季度涨幅几乎都为负。
2013.7.1至2023.6.30)
总结:杨明长期收益能力不错,但近两年业绩表现不佳。
2.看防守
实话讲,杨明的防守能力应属于业内中上水准,他的投资理念在防守上就有天然优势!
长期来看,华安策略优选A在回撤控制上领先同类基金10个点,这是很突出的表现。
2013.6.5至2023.7.31)
与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相比,基金的长期动态回撤也一直有优势,但分水岭就出现在2021年下半年,此后回撤就有点控不住了。
2013.6.5至2023.7.31)
总结,杨明在防守上有实力,但近两年回撤控制相对表现不好。
所以,疑问来了,2021年下半年至今,杨明究竟遭遇了啥,又做了啥?
明星基金经理的3年
我曾踏足山巅,也曾进入低谷,两者都让我受益良多。
——塔里克
2021至今的行情走势,潦草形容:
在2021的3月春风中
价值迷失了
牛市的路也断了
在2022的风光里
成长失去了色彩
周期也不再呐喊
各种热门行业、概念
仿若高楼再起
但爆破声紧随起来
我追随过,相信过,也坚持过
可被嘲笑了,欺骗了,放逐了
绿色在我的账户肆意蔓延
麻木是我眼中仅存的底色
若我天生韭菜
又为何总是历经精彩
2021至今想靠投资赚钱很难,大家心中已有深刻体会,整个市场如此,也不能全怪杨老师发挥不好。
但杨老师有些操作,确实没在这两年的市场节奏上。比如,
1. 重仓银行
银行这几年不收市场青睐,一直跌破底线。但杨明是长期重仓银行,并且还在2021年有过减仓行为,直接降低了部分损失,只能说风格和市场不对付,但本人有积极的补救措施。
2.加仓医药
2021年后增加医药仓位,这确实加剧了基金这两年的波动。
从年内二季度最新持仓数据来看,杨老师的华安策略优选A依旧是以医药持仓为主。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6.30)
聊聊均衡风格基金的弊端。基金的行业配置均衡,不是数学意义上的平均分成几个等分,而是在不同市场阶段有不同配置重点,比如偶尔会多买点白酒、半导体,只要第一大行业仓位不超过均衡的上限即可。
这样做,一旦自己额外加仓的行业遇上下跌,会带来更多的净值损失,且因为其它行业仓位较小,就算大涨,也不能很快弥补基金损失。这也正是杨老师目前遇到的困境,重仓的银行、医药表现不佳,即使仓位中有今年大火的“数字经济”,也没抗住。
杨老师有两句话个人十分认可。
第一句话,要找被历史验证过的好公司,简单、平稳,技术迭代是渐进式而非颠覆性的;
第二句话,我们所接受到的信息,只是公司真实信息的片段。
我们选择基金经理,也应多关注那些被时间验证过的真正优质基金经理。时间给过我们一条回答:均值回归。
杨明曾到达过公募基金收益顶峰,而且,是在经历了数轮大熊市的情况下完成的,彼时市场的空头力量,远胜今日;
在逆境时,杨明的持仓没有大幅更改到面目全非,没有去追逐市场的热门,即“技术在短期内没有迭代性的突破”。尽管A股短期内复杂多变,但长期一定是更好的涨得更好。个人认为,稳定的投资方法胜过高频次的主动出击!
我们对基金经理的看法,很多也是片面的,主观的,更多地关注短期业绩。理想很美好,找到每个阶段表现最好的基金经理,合起来“我”就是投资之神。
现实往往会给你一盆冷水,暴涨必会迎来暴跌,这是均值回归,也是客观规律。印象中极深的事,是东鹏特饮的上市13连涨停板,如今股价跌去了顶峰时的1/3。
杨明更值得关注的,是他长期稳定且持续精进的投资方法论,是他丰富的投资经验,是他背后强大的投研团队的支撑,更是他面对市场波动时坚定的信心。
在市场冷清处,找到下一个爆点,抄热门行业的底,不如抄优质老将的底。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