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中欧基金「养老投资日」:联手合作伙伴,深耕养老赛道
整体上,城镇居民养老投资意愿较为高涨,但如何将投资意愿转化为投资行动,尤其是实现多元化配置,仍需全行业进一步努力。
作者:董云峰
(相关资料图)
编辑:叶冬
5月25日,中欧基金一年一度的“养老投资日”再度开启。
作为行业首批养老目标基金管理人,中欧基金长期深耕个人养老金业务,通过每年的重要时点,唤醒投资者关注养老生活,为养老生活储备资金实力与底气。
今年的525中欧基金养老投资日,中欧基金联手更多合作伙伴,进一步升级了中欧养老品牌主张——“投资更好的养老生活”,并提出“养老生活就是人生的超长假期”的概念和阐释。同时,联合《21世纪经济报道》、中信银行、蚂蚁财富、天天基金、中欧财富等联合发布了《“更好的养老生活”洞察报告》(简称《报告》)。
基于对天天基金、中信银行、蚂蚁财富、中欧财富等机构3万多名用户的问卷调查,《报告》呈现了投资者对更好养老生活的看法、回顾并展望“中国式”养老的发展。
从《报告》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当前我国城镇居民养老意识普及率良好,超六成的调查对象已有养老规划。尤其在去年养老金相关政策出台后,居民的养老投资意愿得到进一步提升,显示第三支柱发展潜力巨大。
不过,《报告》也提到,由于种种原因,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居民尚未真正开始养老准备,养老投资规模仍有很大发展潜力。这意味着,从投资者教育到产品服务创新,第三支柱的发展还需要行业各方共同发力。
这正是中欧基金持续深耕养老赛道的出发点:和投资者一起、和合作伙伴一起,积极行动、投资更好的养老生活。
01
养老观念持续进化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要议题。据联合国《2023年世界社会报告》,到本世纪中叶,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预计将增加一倍以上。
相较大多数发达国家,我国老龄化程度深、发展快,到2022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高达19.8%,且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逐年下降,养老问题将日渐严峻。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也正逐渐不再避讳讨论变老,而是树立了积极的老龄观,主动将更好的养老生活作为一种追求。
《报告》显示,对于养老生活,“拥有足够储蓄,不用担心生活开支”是最大的共识,76.8%的调查对象选择了这一要素。除了钱,选择“有健康的身体,生活可以自理”和“有伴侣在身旁,与子女相处和谐”的人数占比分别为73.5%和71.5%。
城镇居民希望怎么度过养老生活?从统计来看,出生于1980前和1995年后的调查对象,最希望在老了以后依然能以旅行的形式多看看世界;80后更喜欢居家养老,85后与90后则对乡村养老情有独钟。
值得一提的是,年轻人和大城市居民普遍对养老院有着更高的接受度。其中,将养老院作为“更好的养老生活”首选的85后、90后和95后,分别在各自的年龄群体中达到了21.9%、20.1%和14.2%。
存够多少钱才能安心退休?据调查,城镇居民对于“安心退休”所需要的存款额度界定均较为一致,43.7%的调查对象均选择“100-300万元之间”。
21世纪资本研究院认为,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若想体验高品质的美好退休生活,还需要个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资养老生活,争取实现资产的长期保值增值。
02
公募基金等理财产品成为本次调查中最受欢迎的养老准备方案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和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居民将公募基金等理财产品作为养老投资首选,此前一度红火的以房养老热潮已经降温。
据《报告》,在对养老生活有一定准备的被调查者中,“投资公募基金等理财产品”成为了本次调查中最热门的方案,选择率达到48.8%。相形之下,选择以“购买保险”和“买房”作为养老准备的人数比例,分别不过3.5%和3.2%。
自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以来,四类个人养老金产品快速面世。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显示,截至4月18日,全市场共有648只个人养老金产品,包括465只存款储蓄产品、28只保险产品、18只银行理财产品、137只公募基金。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变得至关重要。《报告》指出,相比其他三类产品,个人养老金基金风险净值弹性较大,有机会争取较大的长期收益空间,投资者可因人而异选取不同类型的目标风险基金和目标日期基金。
事实上,纵观发达国家的养老金融发展历程及现状,共同基金是个人养老金最主要的投资品种之一。因此,我国个人养老金基金的发展潜力巨大,也是当前公募基金行业的竞争焦点。
以中欧基金为例,作为行业首批养老目标基金管理人,中欧基金成立了专门的养老金业务部,由副总经理兼任部门负责人进行统筹管理。
现为中欧基金FOF投资策略组负责人的桑磊具有险资管理背景,从业经历超过15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超4年,桑磊强于配置和选品,立足长期,采用“核心(追求长期稳定超额收益)+卫星(把握行业/资产轮动机会)”资产均衡配置策略,不赌任何一种市场风格或者行业赛道。基于深度研究,综合“投资目标+投资策略+投资行为”三维选基法,在众品类中严选优秀的基金产品,构建均衡组合,力求通过二次分散平抑波动,提升风险收益比。
与此同时,作为权益大厂,中欧基金旗下的多个权益投资团队提供了多元的投资策略,拥有主观基本面、基本面量化、固收等齐全的产品线,能为FOF基金提供优质丰富的底层产品。
数据来源:中欧基金,2023/5/25
截至目前,中欧预见系列TDF产品旨在形成梯度布局,满足不同年龄客户的养老投资诉求;多只TRF则旨在形成不同风险偏好的产品布局,通过基本覆盖各风险偏好和主要年龄段的养老业务线结构,提供一站式养老配置工具。
03
未来属于长期主义者
早在1994年,世界银行出版《防止老龄危机:保护老年人及促进增长的政策》,明确提出养老金“三支柱”模式,鼓励建立政府、雇主、个人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尔后,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基于这一模型建立了养老金三大支柱体系。
在我国,以《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的出台为标志,第三支柱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据人社部最新披露,一季度,人社部稳妥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平稳有序运行,截至3月底参加人数3324万人,个人养老金制度初见成效。
根据此次问卷调查结果,在针对养老金相关政策知晓程度的问题上,大部分调查对象表示“对内容十分了解”或者“听说过,了解部分”,仅3%表示“没有听说过”。
而从居民养老投资意愿来看,个人养老金相关政策的影响更加显著,多达九成的调查对象表示“有一定影响”或者“有重大影响,政策出台后开始为养老投资”,仅有一成人认为“没有影响”。
整体上,城镇居民养老投资意愿较为高涨,但如何将投资意愿转化为投资行动,尤其是实现多元化配置,仍需进一步努力。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提到,当前“个人养老开户—账户资金缴存—存量资金投资”的转化路径并未充分打通,多数资金仍沉淀于存款端,未获得有效配置。
这意味着,个人养老金这片蓝海的挖掘,离不开行业各方共同发力,积极发挥各自优势,打造互利共赢的业务生态,构建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共同帮助大众投资更好的养老生活。
在行业里,中欧基金等公募基金公司正在通过系列精品养老目标基金,力求满足不同年龄客户的养老投资诉求、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需求,提供一站式养老配置工具,长期陪伴客户养老投资旅程。
而以中信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正在积极构建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基于客户养老财富管理需求,为客户提供综合化、多元化、定制化的养老“金融+非金融”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和陪伴,业内首创“幸福+”养老账本,整合养老缺口测算、养老规划服务、电子社保卡和医保电子凭证服务、退休后服务、养老社区等服务功能,提供跨周期、跨平台、跨资产类别的养老服务平台,为客户打造人生财务规划的“压舱石”。
麦肯锡最新报告指出,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预计至2030年,中国养老金规模接近人民币42万亿元,其中二三支柱合计占比有望提升至70%,带来约19万亿元资金净流入。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未来属于长期主义者。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