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评价的3个关键节点
最近在做红利轮动策略模型,所以复盘了很多历史数据,其中一点就是如何用800成长和800价值指数的走势综合判断市场风格(相关内容参见《成长、价值“跷跷板”行情如何判断?》)。正好昨天把数据调整完毕了,所以先把这部分内容发出来,后续可能还会有一篇具体红利指数、红利基金的筛选结论。
PS,我这里只分析了2018年至今的数据,毕竟2018年以前的A股不是机构市场,题材狂潮背景下,指数、基金走势都是“失真的”,研究了也没什么意义。
(资料图片)
一、单边熊市
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2日间,A股整体呈现单边熊市状态,主要原因是川普搞出来的“织毛衣”。
这段时期还可以继续细分:2018年8月6日至2019年1月2日间,成长风格相对价值风格的跌幅更大,价值风格体现出一定“避险”作用。
二、单边牛市
2019年1月2日至2021年2月10日间,A股整体呈现单边牛市状态。导致这一牛市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整体可看作国内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由公募机构发起的结构性牛市。至于背后的深层原因,大约包括连跌一年后的“人心思涨”(均值回归),也包括口罩后我国经济韧性的体现。
这段时期也可以继续细分:2020年3月23日至2021年2月10日间,成长风格相对价值风格涨幅更大,A股呈现较为突出的“极致进攻”特点。
三、震荡市
进入2021年后,A股成长、价值风格开始出现剧烈分化——以前大家同涨同跌,无非是谁涨得多,谁跌得少而已,但现在开始各走各的了。
我个人将2021年2月10日后的A股切为两块,第一阶段是2021年2月10日至2022年10月31日间的震荡市(也可以称为单边熊市,但我仔细研究后发现,这段时期价值风格表现并没有那么“熊”),第二阶段是2022年10月31日至今(2023年5月9日)的震荡-价值牛市。
这部分也可以继续细分:
2021年2月10日至2021年7月27日,A股单边熊市,但此期间成长风格经历过一轮反弹;
2021年7月27日至2021年12月13日,A股震荡市,但此期间价值风格经历过一轮反弹;
2021年12月13日至2022年4月26日,A股单边熊市,但成长风格跌幅更大;
2022年4月26日至2022年10月31日,A股震荡市,但此期间成长风格经历过一轮反弹;
2022年10月31日至2023年1月30日,A股单边牛市,但价值风格涨幅更大;
2023年1月30日至今,A股震荡市,但价值风格呈现单边牛市。
事实上,如果投资者只想给基金经理做成长、价值画像的话,利用上面的这些“细分阶段”评判就完全足够了,毕竟震得越颠簸,漏出来的数据就越明确。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