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闻】信达澳亚杨珂:很酷的女生,不需要解释

来源:金融圈女神经 2023-02-28 09:58:01

曲艳丽 | 文

信达澳亚的基金经理杨珂,调研中声音酷酷的,很理性,没有过多情绪。她的公开资料并不多。据公司内部人士称,杨珂个性低调、话很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严格意义上说,杨珂是医药出身的基金经理,代表作信澳健康中国、信澳医药健康。但她的早期履历是消费品研究员+医药研究员,能力圈范围是「泛消费+医药」。

在调研中,杨珂有一个点有些不同,很实在。

当被问及「你的管理规模边界是多少?」,她回答:「几十个亿。」

这个数字,低于绝大多数基金经理对自己的心理预期。杨珂说,如果规模上升过快可能向公司申请限购。有一段时间 ,申购较多,仓位变动大,她觉得,这对投资或有影响。

据2022年四季报显示,杨珂目前管理规模30.9亿元。其中,信澳健康中国的机构持有占比超50%。(因基金年报尚未批露,该数据为中报数据)

「爱说真话,不会为了讨好渠道而说好听的。」难怪公司内部人士这样评价她。

1.

杨珂,信达澳亚中生代的代表人物之一,香港大学金融学硕士。

2014年,杨珂在广发证券(香港)担任必选消费品研究员。2015年,她加入信达澳亚基金,担任医药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

自2020年起,杨珂上任基金经理,先后开始管理信澳健康中国、信澳医药健康。

自2020年05月13日杨珂任职信澳健康中国以来,截至2023年01月31日,任职回报69.89%,任职年化回报21.48%,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涨幅7.78%、沪深300涨幅4.96%、生物医药(申万)涨幅-11.31%,超额业绩显著。(数据来源:银河证券,截至2023-01-31,业绩经托管行复核,产品成立于2017-08-18,杨珂任职日期2020-05-13)

2.

目前,杨珂最看好的投资方向是疫情复苏标的。「我想要挑选一些质地好、且估值不贵的。」杨珂在机构调研中称。

在近日的一份路演材料中,杨珂透露了经过筛选,最终聚焦的一些赛道。

包括医药板块下的「创新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连锁药店、医药消费」,大消费板块下的「食品饮料」等。

很多医药基金经理把目光投向创新药方向,杨珂也如此。创新药包括两类公司:创新管线型驱动(创新药公司)、创新药研发外包型服务驱动(CXO)。2018年-2022年,大部分医药基金经理关注后者居多,2022年下半年始,大家开始更关注前者。

医疗服务包括眼科连锁、牙科连锁、体检、第三方检测、专科医院等,过去三年它们的业绩受到疫情持续的负面影响。

医疗器械和设备方面,「我偏好一些技术壁垒比较高、而不是同质化竞争的,且享受国家集采的、老龄化背景的、或者进口替代逻辑的医疗器械类公司。」杨珂称。

杨珂看好医药消费,包括过敏治疗、近视治疗、一些稀缺垄断型的中药和疫苗等,也是在疫情中被抑制的需求。

「白酒我就不赘述了,疫情期间也是受制于消费场景缺失。」杨珂谈及大消费,第一个点到的板块是食品饮料。

应该说,「疫后复苏」是2023年上半年投资的主旋律,也是杨珂目前配置的主线。

当前,无论医药或者消费板块,估值都处于历史较低分位。

截至2023年1月31日,过去10年医药生物(申万)行业PE最高74.37倍,最低20.31倍,平均值约38.2倍。而目前医药行业PE为24.73倍,处于过去10年6.84%的分位点。

2021年2月以来,消费板块已调整接近2年,整体回撤幅度大约40%。

3.

杨珂的投资理念是,自下而上精选个股,进行长期投资。她想要赚业绩增长的钱,而不是价格博弈的钱。

她在疫情期间没有买过一些受益标的,包括核酸检测、抗原、手套、口罩、发烧药等。

因为她的选股标准是:「至少业绩增长有两到三年的持续性。」

「这一类标的可能在过去三年里有一些涨幅非常惊人的公司,但我更想要找到业绩可以持续稳定增长的标的。」杨珂称。

4.

杨珂的投资理念是「重选股、轻择时」。

用一句话总结她的投资方法论的核心:「①注重公司质地和成长的可持续性,同时②兼顾公司的估值。」前者、后者在时间和精力上分配,大致是9:1。

杨珂对于「公司质地和成长的可持续性的投资研究」,包括「五个维度」:

①商业模式、②竞争格局、③未来成长空间、④管理层、⑤财务指标。

商业模式分为高利润率、高周转、高杠杆三种模式,而杨珂偏好高壁垒的、或者有垄断属性的标的。

杨珂举例,所谓「竞争格局」,即一个公司到底有什么事情是只有它能做而别人做不了的。对一个公司的竞争格局的评价维度,包括上下游议价能力、新进入者、替代产品、同行竞争格局等,杨珂也会研究一下行业的历史规律及失败案例。

杨珂花很多时间考察管理层,比如是否可信、是否关注小股东利益,同时也要判断对方对股价是否有短期诉求。「管理层有严重瑕疵的公司,我是不会碰的。」她表示。

「可持续性对我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为什么我在疫情受益品种上并没有赚到很多钱。我感觉它是短暂的。」杨珂称。

5.

杨珂对「公司估值」的研判,也是重要一环。

她依据多种方法,比如①历史估值的中枢、②与行业同类业务公司估值的比较、以及③分析医药公司的产品管线结合PS和DCF两种估值算法。

「有时候,我会用一个公司的历史估值比较,研究历史估值为什么高、为什么低?」杨珂举例,比如一个公司过去维持20%业绩增速,忽然推出一款重磅品种,可能增速上到30%,则估值也相应抬升。

又如与行业同类业务公司估值的比较:龙一龙二以30%增速给予50倍估值,则龙三龙四因业务局限性,同样30%增速,可能要50倍估值打一个折扣。

比如,创新药的估值体系跟医疗服务是不一样的。管线型驱动的公司,可能爆款将来面对集采或者专利到期之后的降价悬崖,而医疗服务从一个城市拓展到另外一个,持续性好,因此资本市场有时会给予后者更高估值。

「创新药的临床数据里可能有很多陷阱。」杨珂称。通行的做法是对几条管线做DCF模型,预测峰值,且加入失败概率,再以PS估值法计算市值空间。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特别统一的标准。」杨珂解释道。

观察公开信息,杨珂的大部分卖出,都发生在股价上升的趋势中。有些投资标的,在卖出之后还会有一波上涨,「但我也不后悔,因为不符合我的投资逻辑,那个泡沫的钱我赚不到。」

杨珂卖出有三个原则:第一,基本面发生了负面变化,且偏中长期。第二,股价短期超过目标心理价位。第三,找到更好的选择。

杨珂的组合管理理念没有定规。

她的仓位调整,遵循「估值性价比原则」,按照估值上下限,贴近下限即加仓,贴近上限或者超过上限,杨珂在检查后进行减仓。

比如前十大重仓都很贵,每一只都降仓位,集中度就下来了,核心取决于她对持仓标的的合理市值判断。2020年,白马疯涨,估值特别高,杨珂认为,「估值超出了能理解的范畴」,于是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骤降。

6.

杨珂即将发行新基金信澳优享生活混合型。

新基金的投资范围是「泛消费+医药」。到底是医药还是消费配置更多,取决于当时的价格。若医药贵而消费便宜,杨珂可能配消费更多,反之配医药。

必选消费品研究员出身的杨珂,对大消费板块并不陌生,尤其是食品饮料。她在卖方期间就覆盖港股的消费品行业。

新基金运作依然遵从杨珂的配置原则:①自下而上选股,符合她对公司质地的要求,才会纳入核心备选池。②价格要合适。

杨珂对公司质地的「五个维度」的判定标准,适用于医药,也同样适用于大消费。

7.

毋庸置疑,冯明远是信达澳亚的金字招牌。

2019年度,冯明远管理的信澳新能源产业,业绩排名同类前1%。自此,他的市场声誉飙升,也带动信达澳亚的规模大幅增长。

但信达澳亚不止有冯明远。

信达澳亚有一个特有的人才培养机制:「以老带新」模式。二人合管,待新人逐渐成熟,资深基金经理逐渐退出。

举个例子,李淑彦与冯明远曾共同管理信澳匠心臻选两年持有,李博与信达澳亚的另一位老将曾国富共同管理信澳新能源精选,管理规模均超过40亿元。

李淑彦是典型的内部研究员培养起来的新生代基金经理,出道两年,业绩已崭露头角。李淑彦、曾国富两人合管信澳周期动力期间,基金同类排名前1%。李淑彦独立管理之后,业绩依然表现优秀。(wind,招商证券)

2021年以来,信达澳亚也从外部聘请了不少基金经理,比如是星涛、朱然等。是星涛偏价值、朱然偏成长。

很明显,信达澳亚正在新能源、科技、消费、医药等全赛道努力布局,比如冯明远擅长新能源、杨珂负责医药、李淑彦投资周期制造,在各个领域都有基金经理逐渐跑出来。

截至2022年末,信达澳亚主动权益型管理规模535亿元,相较2019年底增长了近8倍。

提及「信达澳亚」四个字,第一联想是「成长股主动投资」,品牌形象已确立。

信达澳亚的突围之路,经过了依靠明星基金经理光环的第一阶段,进入全赛道布局、团队百花齐放的第二阶段。

关键词: 财经头条 财经新闻 投资价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