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和指数化投资(三)| 四大特点详解指数投资

来源:博望财经 2023-02-22 20:09:47

文|天峰


(资料图)

来源|财富独角兽

01

指数基金的价值

前文我们已经提到过,指数基金,顾名思义,是指以特定指数(如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等)为标的指数,并以该指数的成份股为投资对象,通过购买该指数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构建投资组合,以追踪标的指数表现的基金产品。

根据Wind数据,截止2022年三季度末,国内指数基金达1427只,资产规模已突破21546.59亿元(不计ETF联接基金),占同期国内公募基金行业总规模的近10%,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

举个例子,2007年12月巴菲特发起了一个50万美金的赌约,以从2008年1月1日开始的十年为期,他认为标普500指数基金的回报将超过对冲基金的回报(扣除手续费、成本和费用)。最终有一位基金经理出来应战,他选择了5只“基金中基金”构建组合来迎接挑战。这5只“基金中基金”涵盖数百只主动管理的对冲基金,背后实际上是众多的华尔街精英的智慧。10年后该基金经理的投资组合平均年化收益率是2.96%,而巴菲特押注的标普500指数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是8.5%,巴菲特大获全胜。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很想知道指数基金究竟有何神奇之处,令那么多华尔街的聪明人都无法超越呢?

1、指数基金寻求的是目标市场的平均收益

指数基金以指数成份股为投资对象,构建投资组合,全部或抽样复制标的指数。通过紧密追踪标的指数表现,获得市场平均收益,即Beta收益。这里经常有投资者陷入误区,觉得平均值很容易战胜。根据Wind数据,我们发现过去3年只有36.6%的个股跑赢沪深300;过去10年只有29.2%的个股能跑赢沪深300,这充分说明战胜市场平均收益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数据来源:Wind,指数收益为全收益,收益统计区间为2012-01-01至2021-12-31;每一时间区间内不对未上市或上市时间不足180天的股票进行计算。

2、指数基金的运作公开透明

我们经常谈到的主动型权益类基金,会在季报中披露季末时点的前十大股票持仓,在半年报和年报中披露半年/年末时点的完整股票持仓。在前后两期定期报告对应时点之间,基金日常发生的变化,投资者是无从知晓的。

另外,由于定期报告披露时间滞后,报告披露时,基金经理可能已经调仓换股,增减仓位,这些也是投资者无法直接、及时、准确了解的。而指数基金复制指数构建投资组合,持仓股票和结构与标的指数会十分接近。在指数编制机构官网或者行情软件上查询指数信息,即可大致掌握基金的投资组合信息。如果是ETF,基金管理人在交易日开市前会公布申购赎回清单(PCF清单),相当于展示了投资组合,看一看PCF清单,就等于全景扫描了一遍ETF的最新持仓,更加公开透明。

3、指数基金的持仓连续稳定

主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可以在基金合同约定的范畴内,自主判断,自主决策,对投资组合进行调整,力争收获更高超额收益。而指数基金是按指数编制规则构建组合,全部或抽样复制指数,且为保证跟踪效果,会以高仓位运作,力求实现投资者看到的指数长什么样,买到的基金就大概长什么样。因此,工具化特征鲜明的指数基金,持仓情况“天生”就会比较稳定连续。

4、指数基金的费率相对低廉

根据Wind数据,2135支指数基金平均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分别为0.59%和0.12%;4311支主动偏股基金平均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分别为1.46%和0.24%。

注:本表格中主动偏股基金统计选取的是Wind开放式基金分类中的852支普通股票型基金和3459支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基金统计选取的是Wind开放式基金分类中的1783支被动指数型基金和352支增强指数型基金。

数据来源:Wind;统计截止2022/11/6

因此,在不考虑认/申购、赎回费、销售服务费等销售费用的情况下,指数基金的费率比主动偏股基金平均低一个百分点左右,还是实惠不少。

做个总结,如果你看好市场或者某一行业、主题的长期趋势,希望有机会获得相关市场平均收益,又想简单透明、省钱省事,可以考虑选择指数基金。但对这类工具型产品高仓位、高波动的特征,以及其投资组合的构建和运作方式要有清晰客观的认知。

02

解码指数基金(上):收益与风险如何平衡?

前面几期,我们为大家介绍了指数和指数化投资的基础知识,概览了宽基指数、行业指数、主题指数、策略指数,带大家初步了解了指数的观察方法,而当一只指数基金摆在你的面前,是该“珍惜”还是“放弃”,让我们进一步推近镜头,换几个视角,仔细看个究竟。

投资指数基金,除了弄清楚标的指数的基本特征(选样方法、市值风格、行业分布、主要成份股等),归根到底,大家最关心的还是“风险有多大”、“我能赚多少”。指数基金的风险、收益怎么看,能否力争用相对更小的风险争取更高的回报,让我们来逐条理一理。

指数基金紧密跟踪标的指数,因此弄清楚标的指数的收益-风险特征,指数基金的收益-风险特征就可尽收眼底了。

1. 历史业绩,怎么看?

指数的历史业绩一般从绝对收益率和相对收益率两个角度来看:

第一,绝对收益率。累计收益率、年度收益率、年化收益率都是直接了解指数在一段时间内涨跌幅的主要指标。其中,累计收益率和年度收益率比较直观好理解;年化收益率则是把区间累计收益率换算成以年为单位、以复利计算的方式推导、每年能带来的收益,但这只是一个换算值,并不代表每年实际收益。以沪深300价格指数为例,截至11月29日,2013年以来的近10年,累计收益率为52.54%,年化收益率为4.48%,但这期间各年度收益率分化也较大(见下图)。

近10年来沪深300价格指数的各类绝对收益率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3年以来至2022年11月29日

第二,相对收益率。相对收益率是指数“和别人比的业绩”,例如,可以和某一市场代表性指数相对比,看该指数是跑赢了还是跑输了。例如,A指数在某一时段收益率为20%,而沪深300同期收益率为10%,A指数就跑赢了沪深300指数 10个百分点。

2. 风险水平,怎么测?

股票市场中,风险是多维的,针对指数常用的测度风险的指标为波动率和最大回撤。

波动率,以指数一段时间收益率的标准差来表示,波动率越高,投资指数收益率的不确定性越高,往往阶段性持有出现亏损的概率也越高、风险越大。例如,大盘蓝筹风格的沪深300指数和中小成长风格的创业板指数相比,波动率相对偏小,风险相对低一些(见下表)。

最大回撤是衡量指数风险的另一个常见指标,指给定时间区间内指数最大的下跌幅度,代表的是投资持有该指数基金如果“不幸”遇到最糟糕情况,会遭受多大比例的损失。近10年间,创业板指数的最大回撤幅度也明显大于沪深300指数(见下表)。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3年以来2022年11月29日

3. 收益-风险性价比,怎么评价?

我们买东西总想要物美价廉,做投资也类似,总希望在收益与风险之间,追求更高的“性价比”,即努力让所承担的每一单位的风险能“换取”尽可能高的收益回报。因此,参与指数基金投资,需要更多关注指数的“性价比”。

一般,衡量评估指数的“性价比”,可以参考夏普比率这个指标。

夏普比率 = (指数年化收益率 - 年化无风险利率) / 指数年化收益率的标准差

简言之,夏普比率表达的意思就是:每承受一单位总风险,能(相对于无风险利率)产生多少的超额收益。还是以沪深300和创业板指数为例,从近10年的时间维度来看,虽然波动较大,但创业板指数凭借更高的累计收益,收获相对更高的夏普比例。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3年以来至2022年11月2日

综上,投资指数,解码指数基金,查收益、明风险、算“性价比”,历史数据虽不能预示未来,但可以方便我们充分认知指数的特征,了解指数基金是否符合自己的风险偏好。

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客观冷静,精心筛选、分散配置,配合灵活适用的投资策略(如定投等),也都是提高胜率、提高预期收益和投资性价比的关键所在。

03

解码指数基金(中):如何透过曲线看“本质”?

从微观视角看,指数成份公司的盈利和成长是指数基金收益的直接来源。

在上一篇,我们同大家分享了观察分析指数收益、风险主要指标,本篇我们带上放大镜,透至指数曲线背后,看看成份公司的财务数据,梳理常用的基本面财务指标。

投资指数基金,分析指数成分股基本面财务指标,常用“整体法”,简单而言,就是把所有成份股“打包”进行整体计算,相当于把所有成份公司假想为一家公司来观察。

【常用指标1】 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ROE)等

净资产收益率(ROE),即企业净利润与净资产的比值,反映股东投进公司的每一元钱在某个阶段(如一个会计年度)赚了多少利润,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巴菲特曾多次强调:“我们用ROE衡量一家公司的好坏”。

相应地,指数ROE表示指数成份股中企业的净利润之和与净资产之和的比值,可整体衡量指数中所有企业运用自有资本盈利的效率。

一般而言,盈利能力越强的指数,中长期来看收益率也越高。以沪深300和上证A股指数为例,2017-2021的完整5年间,沪深300每年的ROE均高于上证A股指数;同期,沪深300指数年化收益率为8.57%,也明显高于上证A股的3.35%。

沪深300指数与上证A股指数ROE和年化收益率对比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6/12/31-2021/12/31

沪深300指数与上证A股指数累计收益率(%)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6/12/31-2021/12/31

此外,毛利率、净利率、销售费率、总资产收益率(ROA)、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等指标,也可以从更多不同角度反映指数成分股整体盈利能力。

【常用指标2】 盈利水平:每股收益(EPS)

每股收益(EPS),是企业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也就是投资者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净利润。EPS常被用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一般而言,每股收益越高,表明股东的投资效益越好,是股东最关心的指标之一。对于指数而言,每股收益(EPS)等于成分股的归母净利润总额除以最新总股本。

从长期持有指数的角度来看,获得的回报归根到底还是成份股创造的税后总收益。回顾沪深300指数的长期走势与每股收益可以发现,由于受到估值等因素的影响,指数会阶段性上下波动,甚至大起大落,但是长期来看,指数走势与每股收益的变动趋势相关性较高(见下图)。

沪深300指数与每股收益(EPS)走势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05/06/30-2022/09/30

【常用指标3】成长速度:归母净利润增速等

归母净利润增速是反映企业成长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归母净利润增速较高且增速加快,反映指数成份股的市场竞争力较强、业务扩张速度加快、经营业绩突出,体现出较好的成长性,一般而言,指数表现也会随之给予正反馈。成长风格的指数对该指标敏感度更高。

以创业板指数为例,2011年-2022年,在归母净利率增速为正且增速加快的时间区间,创业板指数展现出了更大的弹性,快速走高;而当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减速或者转负之后,创业板指数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调整回落(见下图)。

创业板指数走势与归母净利润增速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1/06/30-2022/09/30

此外,营业收入增长率、经营性现金流增长率、总资产/净资产增长率等也能综合反映指数的成长性,可结合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一同分析考察。

【常用指标4】分红高低:股息率

指数的股息率是成份股一年的分红额总和与成份股市值总和的比值,衡量指数成份股的分红能力。

成份股股息率高且分红连续稳定,可反映出公司经营稳健、盈利能力较强,指数会更受中长期投资者青睐,给予相对较高且稳定的估值。不仅如此,对于股息率高的指数,长期来看,考虑红利再投资后的收益,累计收益表现也会更好。

以中证红利指数为例,近5年来成份股股息率稳步提升,红利全收益指数表现也明显高于红利价格指数。特别是在市场行情较好的2017、2019和2021年,通过红利再投资的复利效应,进一步放大了投资收益;而在行情不好的2018年通过分红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指数下跌幅度(见下表)。

中证红利指数股息率与指数涨跌幅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6/12/31-2021/12/31

中证红利价格指数、全收益指数累计收益率(%)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6/12/31-2021/12/31

选购商品时,人们总希望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选择指数时,道理也是相通的。本篇我们概览了指数成份股的主要基本面财务指标,大致了解了评价指数“质量”的几个视角,但是“价廉”该如何衡量呢?

04

解码指数基金(下):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指数基金?

“现在买A指数基金贵不贵,我会不会高位‘站岗’了?”

“市场跌了不少,现在可以买B指数基金了吗,是足够便宜了或是可以再等等?”

这些是投资者们参与指数基金投资经常问到的问题。

本篇带大家看看该如何评估指数是“贵”了还是“便宜”了。

长期来看,投资指数获取收益的根本,还是要立足于成份公司的基本面,但指数走势表现也会显著受到估值波动的影响。

常言道:“基本面是用来称重的,估值是用来选美的”。基本面固然十分重要,而把握好估值水平的变化节奏,在合意的时机,买到“物美”又“价廉”的标的;在市场泡沫迅速膨胀、估值畸高时,主动规避风险,对提高指数基金投资胜率和收益率也同样重要。本篇带大家一起看看如何围绕指数“比价”、“选美”。

常用的指数估值指标

对于股票指数而言,估值指标主要包括市盈率(PE)、市盈率增长比率(PEG)、市净率(PB)、市销率(PS)等。

常用的股票指数估值指标

其中,市盈率(PE)是相对更常用的指标,而其他估值指标则也会侧重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指数,例如:

特征鲜明的成长风格指数,还可以参考市盈率增长比率(PEG)估值指标;

部分指数(如行业指数)有比较明显的周期性波动,或者成份股有形资产账面价值对公司市场价值有较大影响,可以参考市净率(PB)指标,反映投资者愿意为每1元净资产支付的价格,例如银行、建材等行业指数;

部分指数成份公司正在快速发展扩张,以高研发投入、轻资产的模式运营,但还未实现盈利,就可以采用市销率(PS)指标,衡量指数估值水平,如计算机软件、互联网等行业指数。

从不同角度看指数估值

选定了合适的估值指标,怎么来看指数的估值究竟是“贵”还是“便宜”呢?这里介绍两个不同的角度:

第一,纵向看,自己和自己比。就是和指数自己的历史估值进行对比,将指数过去一段时间内的估值从小到大排序,看看目前估值所处百分位是多少,如果在较低的分位水平,表明可能存在相对较好的买入机会。

以沪深300指数为例,截至11月29日收盘,PE(TTM)为10.97倍,分别位于最近3年、5年、10年以来,2.4%、8%、22.8%的分位点处。回顾近10年历史,大致位于PE(TTM)最近10年均值向下1倍标准差附近。从这些客观数据可以看到,目前沪深300的估值水平处于近10年来相对偏低的区间。

沪深300指数PE(TTM)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2/11/29-2022/11/29

第二,横向看,自己和别人比。比如,可将目标指数同市场主流基准指数进行对比,看相对估值处于历史上什么分位水平。以创业板指数为例,我们可用创业板指PE除以沪深300指数PE,观察创业板指相对沪深300的估值“溢价”幅度,目前处于什么水平。

截至2022年11月29日收盘,创业板指估值(PE)是沪深300指数的3.43倍,落于近10年24%分位,处于10年来均值向下1倍标准差附近的水平。从这些客观数据可以看到,中小成长相对大盘蓝筹的估值溢价,目前处于历史上相对偏低的区间。

PE(TTM):创业板指/沪深300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2/11/29-2022/11/29

指数的估值是一个相对指标,投资者可以通过纵横对比,了解估值大致所处的高低位置,判断指数投资的性价比,力争拿到“物美价廉”的标的,为未来有机会投资获利打下基础。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影响指数估值的因素非常复杂,估值的相对高低也只能作为投资参考,特别是证券市场的历史数据并不预示未来的趋势。从实践上看,过度跟随估值波动、频繁择时,难有常胜将军。注重成分股基本面,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客观理性看待估值波动,配合灵活适用的投资策略(如定投等),才是开展指数基金投资的中长期制胜之道。

数据及图表来源:易方达投资者教育基地

关键词: 财经头条 财经新闻 投资价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