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独家】直奔“光伏治沙”基地,基金公司调研直播真的拼了
之前我们曾经吐槽过基金直播过分娱乐化,用红包的方式吸引大家,把投资品用消费品的方式来宣传会误导投资者。
(资料图)
不过现在视频和直播作为主流信息传播手段,大家爱看,也不能就此放弃这个投资者教导的工具。
而且小巴发现,现在以直播视频作为投资者教育,在内容上开始有了一些好的变化。
比如小巴最近在支付宝,看到天弘基金在库布奇沙漠做的一个光伏实地调研直播,就觉得挺不错,比空洞的宣讲会有趣得多,大家也更能听进去。
这个直播在支付宝天弘基金财富号直播间历史可以回看,对光伏产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一下。
(搜索路径参考:支付宝——天弘基金财富号——直播间——精彩回放——9.23期“光伏人库布齐沙漠行”)
直播内容包括拆解光伏小车模型、光伏治沙、光伏惠农、光伏与投资、互动答疑等多个部分,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光伏产业的在环境治理、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让我们可以从镜头中去了解光伏产业。
小巴刚开始时就被主持人手中展示的光伏小车以及光伏蜘蛛模型给吸引住了,小巧可爱,是一个非常适合用于展示光伏应用的玩具。
那在“光伏治沙以及光伏惠民”环节,是通过对当地项目人员以及农民的采访,讲述了光伏治沙以及惠民的具体过程,由此也总结出光伏产业所产生的包括社会、生态、民生在内的三大效益。
还有“光伏与投资”模块,先对集中式、分布式、便携式三类光伏发电站的应用场景做出区分,再到对光伏组件进行拆解,从细微之处着手帮助投资者了解光伏。
另外,研究员不仅对近期比较火爆的光伏“逆变器”投资做出解释,还对整个光伏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及其方向做出举例阐述,让投资变得有据可依。
这个直播给小巴最大的感觉,就是基金公司为了给光伏行业投资者光伏加强信心的,毕竟这两个月来光伏行情是跌跌不休。
行情从今年8月份行业内部打响产业“价格战”开始走跌,途中欧盟、老美一系列禁止我国光伏产品出口的法案也加剧了行情的波动。
再加上本身光伏产业估值也整体偏高,从4月触底反弹以来,光伏产业指数上涨78%,光伏板块指数上涨超过110%。
部分产业内个股甚至自低点涨幅翻了好几倍,比如金刚光伏自低点翻了接近2倍。
自然“市场先生”就开始胡乱报价,造成股价短期波动。
但产业的基本面并不会在短时间发生这样大幅度变化,而在直播里面,就展示了某个光伏实体企业是如何运转的,让大家看到这个产业的前景仍然光明。
比如光伏治沙,就是利用光伏板下的遮光挡风性,在沙面铺盖红土后植被不仅能够正常生长改良土壤,还能够进行农牧作业,在发电的同时给当地带来创收。
而光伏惠农,就是利用光伏板整体项目建设,通过三个阶段三种方式,让当地农民贫困户从中受益,实现脱贫等等。
另一个也给大家科普了基础知识,比如对光伏组件的拆解、逆变器的释疑等等。
也介绍了目前的一些瓶颈,比如光伏板上输送电流的“银栅线”,需要用大量白银制作而成,很显然这也会占据比较高的成本。
还有作为电池片原材料的硅料价格上涨了5、6倍,直接提高光伏面板的制作成本,导致光伏面板的铺设进度降低。
这算是比较客观的,不只是一味报喜。
所以小巴看来,这种类型的实地调研的直播形式还是不错的,会让大家看到自己投资背后对应的确实是实实在在的产业和企业,而不是只看到股价短期波动并纠结其中。
只是基金公司在经费上就要燃烧多一些了~
当然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仅看一次直播不能构成大家下光伏投资的决策,就如我们之前所说,行业投资需要了解的知识得更加全面和深入。
既然说到了调研,那这里小巴也提醒大家不要神话调研的作用。
首先,是不是基金经理不做实地调研就做不好投资呢?
不一定。
调研有很多种方式,不一定非要去实地考察,电话会议也是其中一种方式。
对于实地调研,想起之前有位基金经理在采访中说,即便去到上市公司调研,人家也只是给你看他们想给你看的,还不如看财报。
而就算基金经理不去实地调研,研究员也会去调研然后分享信息。
那是不是一家上市公司受到集中调研,就说明这家公司一定是好,后面股价会涨?
也不一定。
比如某珠宝龙头股在连续杀跌后,在今年3月就有超过300家机构参与调研,调研当日股价就近乎跌停。
7月份时,该股又组织了一次超过100人的调研后,也没有改变该股继续下跌的结果。
因为调研其实就是获取信息,记录变化,对上市公司以及产业的一种观察。
特别是新能源这种技术迭代快的行业,那么机构就得经常去调研才能了解这些基本面的变化,才能把握方向。
至于调研之后买不买,就是另一回事了,也就不代表股价会跟着涨。
当然被集中调研,一定程度上代表其受到市场普遍关注,比如之前的宁德时代。
那么反过来说,在这时候反而标的价格已经是不便宜的了,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一种反向指标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