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消息!为什么买基金了,也跟随了机构时代的步伐,我依然会亏钱呢?
(资料图)
市场上的钱有很多,大家都在寻找一个既能很好的避险,也能有所收获的投资渠道。印象中股票市场在过去赚钱似乎还可以,只要你抓住了一波行情,炒作完毕后再全身而退,很多人就是通过这种模式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然而如今这种模式一去不复返了,你几乎再也很难听到谁在股市中发了大财,这说明赚钱的困难程度增加了。
为什么股市赚钱这么难?道理很简单,我们的市场还处在一个博弈为主导的交易规则下,并非价值驱动型的市场,这样彼此之间赚的都是差价,那么生存的环境就较为恶劣了,普通人是难以战胜机构的,加上现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数量就达到了4000家以上,这样对选股的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选择不好不仅仅很难赚钱,亏钱的概率还很大,尤其是碰见上市公司基本面遭遇黑天鹅的情景,过去很多年的辛苦就付之东流了。
也就是自从那时候开始,很多人的思路转变了,认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进入了机构时代,散户已经没有优势可言,于是买基金成为了热门,不仅仅是股民转为基民,甚至一些从来没有投资过的也来买基金,大概率出现这种情形是某一个特殊的时期,一些人确实在股票上没赚钱,而在基金上有所收获,于是我们国资本市场出现了庞大的基民群体。
市场往往就是在供需关系的影响下成长,因为有不断的基民加入,这对基金公司来说当然是一次盛宴了,最近的这10年时间我们国家的基金数量已经从过去的1000只增长到了10000只,10倍的增长空间还是挺吓人的,从规模上来说却是发展壮大了,然而从赚钱的能力上看,似乎有点躺枪的意思,尤其是今年股市大跌,大多数基金的净值出现了下滑,能够战胜市场的基民真的不多,这仿佛给人一种似曾相识,过去股票市场的亏钱效应一下子又来到了基金市场,基民跟股民一样,似乎永远都是受伤者。
1、这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问,我想这大概率是跟市场的逐利机制有一定关系。当前的公募基金市场出现了一些乱象,那就是基金公司只重视规模,而忽视了收益,就是只要我的规模到位了,管理费赚到手了,至于基民是否盈亏和我没有太大的关系,也就是说只重视规模而不重视投资体验,是基金市场发展过程的一个弊端,此前相关部门已经对此提出了改变,实施了对基金公司或者基金经理的激励机制的改变,呼吁长期投资理念为主;
2、基金不赚钱,问题也不能完全归结于基金经理身上,这是大家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我们国家公募基金的高持仓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就是说当一波行情基本处于见顶的阶段时,基金是没有办法像基民那样高位逃顶,因为有高持仓的要求,很多时候只能看着净值那样下跌而束手无策,也是基金亏钱的一个原因,这是没有办法回避的事情,是市场机制所在;
3、更重要的是基金经理投资的散户化特征,为啥会这么说呢,因为参与的市场的主体是股民转化为基民,也有新进的投资者,大家的投资理念普遍是散户化情形,在市场上涨的时候愿意跟随追涨,在下跌的时候容易出现非理性杀跌,这对基金的规模影响其实挺大的,上涨的时候大量的申购资金会给基金持续加仓推高股价的动力,所以净值的增长也会非常快,而下跌的过程恐慌情绪的持续放大,大量的基民赎回,会致使基金为了应对赎回潮而被动的卖出股票,不仅仅造成了市场波动,也给基民的收益带来损失,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换句话说,基金经理是在投资群体散户化的基础上理念被完全的绑架了,呈现出了跟随市场追涨杀跌的情形,这种理念不改变,基民亏钱的现象就无解,我想只有全面注册制来了,退市的步伐加快,博弈式的炒作在市场大大的降温,投资多元化才会逐渐的消除这种不良现象,基民到时候的生存环境也会改变。
免责声明: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或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请谨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