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这10份“对赌”协议促10个交接断面三年三类水占比提升30%
据嘉兴市生态创建办的最新核算结果显示:2021年,自桐乡市流向海宁市的长山河交接断面水质改善显著,因此桐乡可获得来自海宁市财政的500万元补偿金,与前一年度相比“反赔为赚”。而海宁方面,也没觉得“亏”,因为上游来水的大大好转,也感到“赚”了。
何为赔?何为赚?这就不得不提嘉兴从2019年开始试行的市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了。该机制规定:嘉兴市域内流域上游地区应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上下游共同利益,坚持节约用水、保护优先的原则,同时享有水质改善、水量保障带来利益的权利;下游地区应充分尊重上游地区为保护水环境而付出的努力,对上游地区予以合理的资金补偿,同时享有水质恶化、上游过度用水的受偿权利。也就是说,这个机制实行“谁获益,谁出钱补偿对方”“谁污染,谁花钱赔偿对方”的“对赌”方式,推进嘉兴水环境保护提升。
2019年当年,平湖市与南湖区签订了嘉兴首份有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对赌”协议。次年,嘉兴将该制度推广至全市五县两区,各县市区间共签订了10份“对赌”协议,涉及9条河道、10个断面。
其中一份“对赌”协议就涉及长山河,由桐乡和海宁签订。以前,因跨县市,长山河的管理权责不太明晰。市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出台、“对赌”协议的签订,不仅厘清了海宁与桐乡的权责,更激励甚至倒逼出了两地治理和保护长山河的热情。
“2020年,长山河有3个月的总磷指标高于上一年超10%,2个月低于上一年超10%,综合下来,我们给下游的海宁市赔偿了100万元。” 桐乡市生态创建办常务副主任王文兵表示,此后,桐乡迅速进行全流域采样、 “对症下药”,紧盯影响总磷指标的农业面源、生活面源和工业排放等领域,通过建立生态沟渠、水产养殖退养、截污纳管、雨污分流等举措进行全面治理,终于在长山河的治理上打了翻身仗。“2021年的水环境大大好转,因此可以拿到来自海宁的500万元补偿金,这大大调动了大家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王文兵介绍,这笔补偿资金到位后会专项用于长山河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水污染防治、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
对市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设立和实施,嘉兴五县两区都叫好!据统计,2021年度,在10份“对赌”协议中涉及的9条跨行政区域河流、10个交接断面水质均有提升,三类水断面从2018年的6个提升至了2021年的9个。五县两区的跨行政区域河流中,原来上游来水不达标的现象得到了大幅改善。协议的签订也带动了我市水质的整体改善,2021年全市35个交接断面三类水占比较2018年提升了20%。
“2021年度,共计产生了2100万元的补偿金,基本都是由下游县市区补偿给上游县市区。”市生态创建办水一处副处长汤宇烽告诉记者,实施好市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就是让跨区域水污染治理从“各自为政”变为“同舟共济”,推动市内流域加快形成责任清晰、合作共治的长效机制,让碧水毓秀的“绿金之道” 覆盖全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