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笔记】在共同守“沪”中切身感受上海的优雅
严峻复杂的上海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为助力上海尽早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4月23日上午,首批海宁援沪医疗队40名医护人员启程奔赴上海支援上海疫情防控工作,他们中的不少人在艰苦战“疫”的同时,还写下了难得的援沪日记。
海宁二院营养科主管护师 朱华琴
4月23日,星期六,阴转多云
早在4月9日,在我们的工作钉钉群里,第四党支部蒋培亚书记就发出了支援上海核酸采集人员的消息,当时我刚完成外派核酸采集任务回到医院,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当时,我想自己是核酸采样的熟练工,去支援上海一点都不用担心。
接下来,就是准备行李,“战”前培训。同事、家人和朋友得知我要去支援上海后,都发来很多关心的问候,中间不乏担忧和鼓励。毕竟目前上海疫情还是比较严峻的,风险随处可见。但可能是出于骨子里被深深烙印的医护人员的使命感,我报名时根本没考虑这些。
经过10几天的等待,终于迎来了海宁援沪医疗队出发的通知。我们海宁二院援沪医疗队由4人组成,23日上午接到出发通知后,我们立刻和海宁其他兄弟医院的队友们完成集结。因为任务紧急突然,我们都来不及吃午饭,但是大家都毫无怨言。到了上海,我们首站的目的地是上海市静安区。亲临现场,我才发现往日车水马龙的大街小巷早已没有了喧嚣,寂静中零碎地点缀着三三两两的抗疫物资配送车辆和若干外卖小哥。
今天,我们去的是昌平路边的德安大厦,这里是管控小区,只进不出。下午1点30分,我们进入小区进行核酸采集,也许是因为社区工作人员已经经过无数次核酸采样准备工作,他们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我们来到各自的点位上,每人负责几栋楼的任务。我在工作中的感受是,真不要小看老上海人的优雅,他们虽然在各自楼层已经被管控了个把月,且有阳性病例出现,但是小区里绝大多数人依然穿着整洁,有序排队,分隔两米线逐个前来采集点上采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不停地对我说“谢谢”,还时不时跷起大拇指为我点赞。
虽然我经历过一个月的抗疫,对“感谢”二字已经麻木了,但此刻我还是被感动到了。我想说,上海市民很优秀,因为他们经历反反复复的核酸采样,但仍旧保持着优雅与绅士,没有因为疫情的侵蚀而表现出退缩与胆怯。我要为静安区的你们点赞,让我们共同努力,战胜疫情!
海宁二院骨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吴永祥
4月25日,星期一,多云
今天是援沪第三天。早晨6点,我们从桐乡驻地出发,8点钟到达浦东潍坊采集任务的社区,熟练地与社区工作人员对接工作,分派点位,一天的核酸采集工作正式开始。
时间紧、任务重,到达点位后迅速整理好物资合理设置采集方位,以保证高质量完成每次守“沪”任务。十人混采,单采,白楼、灰楼、黑楼(上海设定的楼栋感染程度)有条不紊推进。
志愿者们看见我,都很热情地笑着和我打招呼:“大白,辛苦啦!”“又来支援我们了,谢谢你!”“要注意保护好你们自己!”这不禁让我感叹,上海绝对是一座充满正能量的城市!
上海市民们的关心和感谢,让我挺激动的。虽然这几天气温特别高,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内的衣服全湿透了,以及浸白了的双手,但瞬间被上海市民们的温暖和热情给填满了。
不得不说上海市民的素质极高,在被封一个多月的情况下,还能保持这样的儒雅实属难得。更令我诧异的是,上海的医护同行,在如此高压之下竟还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工作态度,一个多月不休息,白天做核酸检测,晚上做流调……
下午1点多,采样工作结束,我一共采了500多个混采核酸样本、80个单采样本。结束了一天的疲惫,我们乘坐大巴返回桐乡。高速公路两旁的田野在春雨的滋润下非常美丽,可大家谁也顾不上欣赏车外疾驰而过的春色,车厢内传来队友们轻轻的鼾声……
海宁二院妇科护师 朱琳霞
4月25日,星期五,阴有雨
4月9日下午,我接到科室护士长电话,护士长问我是否愿意去上海支援?我当时想都没有想就说:我可以。
我作为第一批海宁援沪队员之一,随时待命,犹如战士等着一声号令即刻冲锋陷阵,在等待去上海的期间,医院对所有队员都进行了院感培训,重点是防护服的穿脱,要求人人考核过关。因为我们知道,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帮助更多的人,才能更好地去战斗!
在漫长的等待中,23日11时我们海宁医疗队的40人出征上海。今天是我来上海的第三天,早上6点集合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我们先在车上穿好防护服,刚穿上防护服就已经满头大汗。我和我的队友随着志愿者进入浦东新区潍坊新村街道九村的采集点位,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正式进入核酸采集工作。
在采集过程中,遇到和我儿子一样大小的宝宝,我都会在心里默默地祈祷,这个宝宝是健康的,这个宝宝是绿码,每每遇到这样的孩子,都会让我思念起我家宝宝,突然觉得自己离家太久了,不知道我家宝宝是怎样思念妈妈,会不会生我的气,等我回到家中的时候他是否还记得我是谁……
4月的上海已有了夏天的味道,中午气温接近30℃,今天身上的防护装备让我有些喘不过气,但每次迎面走来的老百姓都会说一句“谢谢!辛苦了”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总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原本疲倦的我,就会精神起来,感觉似乎也不那么热了,就像吃了一口冰淇淋一样凉爽!直到完成今天的采样工作,脱去厚重的防护服,领队给我们仔细做了一遍消杀工作,返程回到桐乡驻地酒店已是傍晚4点多,就这样10多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坚持了下来。
来上海短短几日,收获太多感动,每次采集结束,都能听到有人说“‘大白’,辛苦了,谢谢你们来上海帮我们采核酸”;每天打开手机,都能收到亲朋好友及领导们的叮嘱和牵挂;每次坐到酒店餐厅,都会吃到不重样的营养爱心餐……这一切都刻在心里,化作动力,让我更坚定地与病毒去战斗!(图片由海宁二院提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