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战疫群英谱③沈洁:身披白甲,在主战场见证“双向奔赴”的温暖
编者按
4月20日起,读嘉新闻客户端特别推出“嘉兴战疫群英谱”系列报道,在之前的故事里,我们认识了海宁“战时网格长”陆振飞、濮院镇“90后”社区干部鲍奕廷(点击回顾)。今天,让我们走进一位11次奔赴战疫一线的“大白”——
人物名片
沈洁,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病区,主管护师,80后。本轮疫情期间任嘉兴市妇保院核酸采样应急梯队2队队长,累计支援核酸紧急采样11次。
我的战疫故事
4月9日凌晨,我在家收到了支援核酸采样工作的紧急通知,人瞬间清醒,立刻起床赶往单位,协助发放防疫物资、清点人数。4点30分,核酸采样应急梯队2队50人全员集结,由我带队出发前往海宁支援。早上6点,我们抵达海洲街道,随即投入各个采样点 “战斗”……这是嘉兴疫情发生以来,我参与的第11次支援核酸采样任务,相比于第一次的紧张焦灼,后面每一次都更沉稳、熟练、冷静了。
多数核酸采样支援任务都是突发的,往往在深夜或是凌晨叩醒我的睡梦,但18年的医务工作经验让我保持高度的警觉,晚上习惯保持浅眠不敢睡死,每一次几乎是一听到声音响起,身体早已形成机械记忆迅速行动,因为对我来说,那就是上战场的命令,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在每一次采样任务中“速战速决”。
为了保证能在当天出结果,每次核酸采样工作都要在中午前完成,这也意味着不管我接到任务是几点,早上6点永远都是在采样点位上待命的状态。疫情形势严峻时,4天2次的支援频率提高到了6天4次,睡肯定是睡不饱的,但是我和队员们不会懈怠每一次“出征”。有一次上午11点做完嘉兴技师学院的核酸采样任务后,又马上接到通知要完成高照街道内2个社区的采样,于是我们只能在车上解决午饭,然后马不停蹄投入新一轮“战斗”。
露天空旷的核酸检测采样点对我们这些采样的“大白”们来说并不友好,相信所有战疫一线的“大白”都经历过阴冷彻骨的雨夜,也经历过近30摄氏度的炎热,还要忍受因为长久站立、不断弯腰、下蹲带来的疲惫。除了现场采集核酸样本,我们还需要为部分居家隔离人员和腿脚不便的老人进行上门采样,穿上笨重、闷热的防护服,带着采样工具,反复上楼下楼、争分夺秒,几十户跑下来,脸上和衣服里全部都是汗水。
义无反顾选择出征的背后,是因为有家人的无限支持,更有一个个暖心瞬间给予我力量——一次,我和队员们在新月公寓进行采样,有一位老爷爷已经90岁了,但还是自己下来做核酸,做完之后对我说家里还有个卧床的老奶奶,应该怎么办。我当时让他不要急,会安排上门核酸采样。但是没过一会儿,我们就看到爷爷自己拄着拐杖,非常费力地推着一辆轮椅过来了,他说觉得我们太辛苦太麻烦,所以自己推着奶奶过来了。那一刻,我的眼眶红了,心也狠狠的热了。这样的双向奔赴不是个例,每做完一次采样,我都会收到一句“谢谢”,虽然简短,但都让我感受到了理解、配合和温暖。
一个多月来,我奔跑在全市各地,支援一次次核酸采样工作。我从来没有那么深切、那么强烈地希望疫情能够早日结束,希望生活能够回归正轨。但我知道,这场硬仗仍在继续,我会随时待命,不管何时何地,一声令下,我一定会冲在最前面,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守护我爱的这座城市。
记者手记
身披白甲,无畏前行。在嘉兴抗疫的每一个关键时期,是无数和沈洁一样的白衣战士坚毅勇敢地冲锋在战疫前线,一批又一批、无言但坚定地持续接力,为守护这座城市奉献力量。在这座城里涌动着、奔赴着的无数“大白”,星夜里、晨光下,成为了2022年这个春天最温暖的颜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