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大爱来挽救生命,以白大褂的形象展现青春的风采

来源:嘉兴在线 2022-04-21 22:54:02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重症监护室里充满冰凉与苍白,没有暖意,这里的医护见多了生死,习惯了别离。其实,在这里同样可以见到更多的关怀、善良与温柔。尽管这里的医护人员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是以白大褂的形象展现青春的风采,用爱挽救着一个个生命。在已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海宁“4·2”战疫中,海宁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就展现出这样的最美风采。

海宁“4·2”战疫暴发的前几天,天空一直艳阳高照,气温较高,时刻考验着扫楼的“大白”。5日下午2点,海宁东山社区内,被汗水浸透的医护人员正在进行核酸检测。“我去6楼吧,有个89岁的老爷爷得上门采样。”海宁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医生方泽斌说着,麻溜地带上采样用品行动起来。

去年3月,方泽斌成为一名预备党员。“要不是今年疫情突袭,我应该进入转正流程了,这下怕是要过期一个月了。”方泽斌笑言,“党和国家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一位患者。作为医务人员、预备党员的我,更应该冲锋在前,脚踏实地地为疫情防控服务,为患者服务。”

“我在的区域是特殊传染病房1楼和2楼,收治的主要是封控区和管控区红黄码的患者。其中1楼大部分是普通慢病患者,2楼是刚开放收病人的楼层,以危重和血透患者为主,每天都有好几个来自封控区的尿毒症患者需要做血透,我因此被抽调过来。”医生金斌4月8日晚上抢救了一位心肺骤停的患者。当时,他和值夜班的护士们全员上线,接连进行心脏按压,心脏电除颤和升压药物使用,大家裹着严实的防护服,工作服里里外外都湿透了。“挑战肯定是有的,我时常在1楼查着房,又接到2楼患者需要抢救的电话,就这样成了一个‘上蹿下跳’的‘大白’。”他开玩笑说道。

穿着防护服让医护人员的很多操作变得不灵活,比如气管切开操作等。从各科室抽调来的张雅琴、潘豪杰、徐舒雯等护士,要24小时全程管理血透患者,包括联系120司机,安排血透患者的转运,置换液的配置,血透机器的上下机。除了医疗专业领域,她们还需要熟知封控区病人门诊就诊的流程。“封控区门诊患者就诊时间需要延长,但每次送他们出院那一刻,他们都能体谅并感谢我们,这就够了。”

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很多美丽的梦想,而那些躺在ICU病床上、挣扎在生死线上的患者,他们的想法是那样简单——活下来,并且离开这个叫做ICU的地方。有些患者头脑清醒、四肢有力,他们迫不及待想下来走走,而大多数情况下,这群医护人员为了预防跌倒隐患,还是会说服患者做些简单的运动取代下床诉求,例如抓握、踝泵运动等。

有一天,住在24床单间的患者情绪特别低落,责任护士孙佳华耐心询问后得知,原来患者是因无法转科而感到焦虑。“我住得太久了,今天外面病房还是没有床位,家里人也进不来,连能跟我唠两句的人也没有,天气这么好,我就想出去看看风景,和人唠唠嗑呀!”孙佳华看着这位中气十足又心态几乎崩溃的患者,说道:“那我先扶你在床边坐会儿,如果吃得消,我再带你去看看风景。”20分钟后,这位患者抱着氧气枕,趴在窗台看起了风景,和新结交的朋友说着琐碎的家长里短,难熬的日子也因此变得美好起来。(图片来自海宁市人民医院)

关键词: 医护人员 海宁市人民医院 预备党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