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记·“疫”情笔记】焦虑与喜悦,记录我们共同奋战的日子
长三角创投集团副总经理,驻海宁海昌街道横山社区党员干部孟繁奇
4月11日 星期一 晴
4月11日零时,随着海宁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应急响应调整为Ⅱ级响应,嘉兴市级机关驰援海昌街道组的支援任务结束,我也随队返回嘉兴。这次驻海昌街道横山社区参与疫情防控,我有了在基层一线,更直观角度的体会。
回首七天六晚,感慨颇多:有空旷城市、层层关卡、应急车辆疾驰而过感受的震撼,有隔离围栏、大巴车队、严密防护大白带来的视觉冲击,有紧急出动、管控升级、人员紧缺时的焦虑,也有社区干部忘我工作、志愿者无私奉献、老少群众团结互助给我的感动,更有“全阴性”“零新增”的喜悦。
关键词一:管理体系
社区是政府与群众的“接口”,疫情防控需要社区及时调整日常管理机制,实现快速“平战转换”。4月6日到达海宁当晚,我所在的社区按照海宁市、海昌街道要求,迅速调整建立了由市、县、街道派驻干部与社区班子共同参与的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并设立8个工作组,加强综合协调、核酸检测、流调管控、物资保障、数据统计、居民服务、医废处置、信息宣传等工作;社区内部,发挥网格或居民小组作用,建立“居委会-网格(居民小组)-微网格(居民户)-居民”的四级管理架构。社区基本做到职责分工明确、信息上情下达、工作有效管控,顺利完成了6000余人多轮核酸检测、近200名重点人群管控、5200余份物资发放等工作。
关键词二:志愿服务
抗疫工作要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成效,就必须充分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横山社区常年建有由属地居民组成的志愿服务队,疫情发生后,社区紧急动员了90余名志愿者,在社区工作人员带领下,与机关志愿者共同轮班分组参与信息宣传、核酸检测、人员排查、安全巡逻、便民服务等工作,发挥了社区抗疫中坚力量的作用。
在疫情多发散发、快速传播,需要紧急管控的状态下,志愿者组织是就近动员的主要力量,但因大部分人员不固定,多是临时招募,对志愿者个人擅长的领域、技能不清楚,难以充分发挥专业性、素质性优势,只能安排一般工作岗位。建议下一步在常态化基础志愿服务基础上,应储备一定管理人才(如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技能人才(驾驶、医务、宣传、信息化等),发挥志愿者的专业能力,提升志愿服务质量,有效分担社区管理压力。
关键词三:信息装备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也是社会治理精密智控的关键环节。本次疫情防控中,大数据系统精准快速地支撑了人员管控工作,大大降低了社区筛查工作量,提升了管控精度与效率,有效保障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是实现疫情防控战役胜利的技术保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基于治安管理的图像采集体系,社区基本可做到无死角监控,支持社区快速管理面上人员活动和秩序。
横山社区安排专门人员盯守监控画面,一旦发现人员聚集、异常流动等情况,马上指挥巡逻队到场处置。浙江汉邦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得知海宁疫情后,志愿捐赠10台带定位功能的对讲机给社区,进一步提升了管控效率。
关键词四:令行禁止
应急响应即战时状态。社区队伍的组织性、纪律性是所有疫情防控工作的主观基础和保障。横山社区支部、居委会是一支拉得出、打得赢的工作队伍。社区书记姚培飞、第一书记王喆、联系干部沈国平,作为专班的“大脑”,连续多天坚守岗位,分工负责,坚决执行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还有很多的名字值得我们铭记,陈晓东带领志愿者24小时坚守社区服务热线,确保居民生活需求及时响应;为保证门磁信息正确,奚骁斌主动肩负起安装任务,多次深夜接受指令上门安装。
七天六晚,在每一个社区倾尽全力的工作下,海宁市疫情得到了有效管控,也必将携着无数平凡人的汗水和努力,冲刺最后的胜利!(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