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出台举措既护农民“钱袋子”又保居民“菜篮子”

来源:嘉兴在线 2022-04-09 05:25:47

“谢谢政府,真的解决了我的大难题!”

今晚6时许,海宁市黄湾镇闸口村种植大户乌益平正在自己的蔬菜基地笑吟吟地等待着运菜车前来。

这段时间,他经历了一波过山车般的心情起伏,“因为疫情关系,我的菜没有了销售的渠道,但这些南瓜、西葫芦、黄瓜是每天都要去摘的,菜都是新鲜的,如果卖不掉的话都要烂在地里了,我急啊,好在,政府帮我们来解决难题了,今天已经帮我运走了包括南瓜等在内的1000多斤菜,销售到了海宁的一些保供点。”

乌益平的卖菜难题是疫情之下很多海宁菜农、果农的难题。而另一边,海宁正开展保供大战,急需大量的农产品保障居民的生活所需。

“架好供应端和需求端的桥梁,就能一举两得,既解决本地农民的农产品滞销难题,又减轻保供压力。”

海宁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张伟锋告诉记者,为此,在摸清滞销农产品底数的基础上,海宁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各部门制定了《海宁市本土农产品消纳方案》。方案明确在自产蔬菜销售方面,先由各镇(街道)自行消化,各地在配送中优先选择本地蔬菜,多余的蔬菜再由市级统筹,由市调配中心进行调配。

此外,肉鸡也已纳入全市物资保供系统,后续配送安排将按实际需求量通过鑫宁公司供应,草莓因保存时间短、配送不便等因素,由海宁市疫情防控物资保障调配组根据安排,适时供应隔离人员、抗疫专家、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等。

得益于这一举措,马桥街道民胜村的种植大户葛明初也终于从愁容化为了笑容。

已经从事蔬菜种植快30年的葛明初经营着一家蔬菜有限公司,共承包了600多亩的菜田。如果没有疫情,葛明初可以将他的菜销往海宁市蔬菜批发市场,还能通过自家的超市和蔬菜摊位进行销售。

但是,疫情来了,仓库里却还滞留着近3吨的蔬菜,总价值近2万元。怎么办?他心急如焚,“我是前两天向海宁市农业农村局和供销总社反映的这一情况,我很愁、很难、很急啊。”

4月8日中午,他接到了海宁市供销总社的蔬菜订购电话,下午2点,葛明初便把2000多斤的西葫芦送到了海宁市供销总社配送中心。

接下去,市供销总社还将接续帮葛明初消纳滞留蔬菜。“能顺利卖掉菜了,心里总算轻松了一点,否则,这个损失我真的承受不起啊。”葛明初说。

海宁市供销总社党委书记洪国清告诉记者:“今天是方案实施第一天,主要采购了本地农户的花菜、南瓜、西葫芦、黄瓜等,一共有14吨,还采购了500多斤的草莓。明天,我们计划采购20吨本地蔬菜。”

今天下午5点半,记者联系上海宁市供销总社党委副书记何浩力时,他正在位于丁桥的海宁市供销总社配送中心,处置相关订购和配送事宜。他说,目前仓库里有70多吨的库存,能够充分保障市民的物资需求。接下来,有了本地农产品加入保供大军,海宁居民的“菜篮子”就更稳了。

关键词: 配送中心 承受不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