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聚力抗疫划定“三区”,生活物资保障有力
3月10日,接外市协查1名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在海宁有活动史后,海宁立即根据国家、省疫情防控有关规定,并经专家组研判,在许村划定了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实施“三区”管理;3月11日,接外市协查3例新冠肺炎阳性确诊病例在海宁有活动轨迹后,嘉兴、海宁两级疾控中心会同相关部门立刻开展调查处置工作,对已排查到的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重点人员迅速落实管控措施;今天凌晨,海宁又根据有关规定并经进一步研究,调整了疫情防控“三区”范围。那么,在严格的防疫管控中,居民生活物资保障情况如何呢?
今天上午9点多,在许村镇农贸菜场蔬菜区,通过亮码测温前来买菜的顾客络绎不绝,各商户的摊位前整齐摆放着土豆、青菜、黄瓜、西红柿等蔬菜,有商户边给顾客称斤打包边介绍,“昨天买菜的人比以往稍多些,今天少了些,蔬菜供应量上总体没什么变化。”该农贸市场负责人则介绍,这几天农贸市场一直平稳运作,蔬菜水果水产肉类等供应如常、价格平稳,并没有因疫情产生很大变动,各渠道上供给也很稳定。
在许村新天地广场的一家超市内,货架上的零食、生鲜等摆得满满当当,一旁还贴着促销活动的告示,顾客来往有序。该超市除了现场采购外,还可通过网络下单的方式实现配送上门,服务范围囊括了南面的许巷片,可从线上线下双向满足消费者的综合需求,这几天的总单量变化并不明显。“一点也不担心,用不着囤货,否则哪还能继续搞打折促销呢。”有顾客现场笑道。
划定“三区”范围后,封控区(实行“封闭隔离、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硬隔离封控措施)、管控区(实行“人员只进不出,人不出区,严禁聚集”管控措施)及部分防范区(实行“非必要不出区,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管控措施,暂停室内密闭公共场所营业)群众不便外出自由采购,但海宁市也已通过“建机制,筑稳保供体系;保稳供,确保物资有效供应;优服务,回应群众多样需求”三大举措,有力地保障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据了解,本轮疫情趋紧以来,海宁市已在第一时间激活疫情防控“七大机制”,建立了由海宁市领导牵头,商务、公安、交通、农业农村等多部门组成的物资保障组,并同步在许村镇成立物资保障工作专班,形成了高效畅通的物资保障机制体制,切实发挥专班专干的实效。前期,已将各大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农贸市场等纳入本地重点保供企业,利用各企业销售网点,建立覆盖全市的保供网络,实时掌握民生物资市场供应情况,指导企业有序增加储备和库存。
疫情发生后,海宁有序开设10个物资配送接驳点,调用50多辆专用货车,建立车辆及驾驶员白名单制度,开辟物资配送绿色通道,实施专人专车专线、无接触配送。嘉兴也牵头协调各县(市、区)的8家商超全力支援海宁。截至3月11日晚已为封控区、管控区内5725名居民配送食材、生活用品等物资包共计2150份。今天,预计有万份物资有序送达居民家中。
针对危急重症患者和孕产妇分娩等紧急情况,海宁全市各医疗机构均开通绿色通道,决不允许以疫情防控为由延误治疗或推诿患者;同时畅通“海宁市涉新冠肺炎疫情求助平台”,及时收集群众所需,回应居民群众的关切。此外,海宁还建立了心理医疗专家团队,为群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封控区、管控区内和隔离点人员缓解及疏导紧张情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