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这位打金师傅成功“出圈”​ 黢黑的指尖上藏着几近消失的手艺

来源:嘉兴在线 2022-03-04 22:27:46

“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在《俗世奇人》中,冯骥才这样写道。

周锦云敲敲打打了二十五年,黢黑的指尖上藏着现今社会几近消失的手艺。当机械逐渐代替手工艺,金银匠也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再想要觅得一位有手艺的金银匠,已是一件不易的事情。

口耳相传间,打金师傅周锦云火了。

南湖区大年堂前路上,周锦云的店铺就在此处,门店很小,招牌也不起眼,推门而入,店里的景象仿佛梦回九十年代,里面满是岁月的痕迹。

敲敲打打25年

深耕工艺,手艺精湛

“手镯和戒指的尺寸我们先量一下,款式确定要麻花的是吧?”周锦云和客人沟通完细节,几款老旧的金饰便融在了火焰下。

熔炼、锻打、碾压、塑性、抛光……麻花手镯最费时的工艺就是要手工把3条细金线编织成麻花,且粗细、宽度都要一致,这十分考验打金师傅的手工活。

大约三个小时,一个麻花手镯、一个单结手镯、一个同款单结戒指便完成了。拿到成品的客人喜出望外,对着实物寻找着不同的角度,一顿狂拍,嘴里反复说着:“太好看了吧,旧款变新款,太开心了。”

周锦云成为一名金银匠已经25年了,他的手艺自然不在话下。但从前学徒的日子,却也令他难忘。

1997年,17岁的周锦云从福建来到嘉兴投奔自己的堂姐夫,由于堂姐夫开了一家打金铺,他便成为了店里的学徒。那时候,周锦云对打金并没有所谓的热爱,他只是单纯的认为多一门手艺就多了一个饭碗。

学徒的日子是枯燥的,反复的锤炼,反复的敲打,或许周锦云自己也没有想到,小锤子一敲就是25年。

2006年,周锦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打金铺,也就是现在的这家小店。但那个时候,金银匠已经开始逐渐退出主流的舞台,可周锦云并不在意,他只想做好自己的事情。

“有生意就做嘛,我相信总有人需要我们,只不过是多少的问题。”开店以来,周锦云经历过连续几天都没有客人的时期,百无聊赖的他就开始专研工艺、设计款式。十多年来,他设计的款式少说也有几十款,而且深受客人的喜爱。

周锦云的工作台古朴又陈旧,台面上的工具也略有斑驳,仿佛写满了光阴的故事。一路走来,周锦云见证了行业的兴衰,也体会了金银匠的酸楚。他说他并不求多么成功,只希望秉持诚信,尽心尽力服务好每一位客人。

即将落寞的黄昏行业

突然在互联网平台火了

这两年,周锦云突然在互联网火了,对于这件事,他至今都有些懵圈。

“周师傅,今天帮我留个名额哦,我要从杭州赶过去的。”“周师傅,我想做一款磨砂复古的手镯,你这边可以做吗?”“周师傅,我是在‘小红书’看到你的呀,请问你这边手工费收多少呀,损耗又是多少呀。”……

几乎每一天,周锦云的手机都会接到许多咨询或是预约的电话,他们大多都是通过小红书这个种草平台了解到周锦云的。“我店里的客人年轻人居多,嘉兴周边赶来的也居多。”对于这个现象,周锦云甚至感到有些受宠若惊。

本以为是即将落寞的黄昏行业,却突然在互联网平台火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们来之前都做过功课的,比来比去还是你这边最好。工艺就先不说,那么多‘买家秀’都能证明,最重要的是你这里加工费只要6元每克,损耗也几乎没有,那么良心的师傅,现在真的不好找。”一早从杭州坐高铁来找周师傅打金饰的年轻人方涵说,她一直想找一位打金师傅,可是一直都不满意。

“之前在杭州询问了几家,加工费收30元每克,损耗也在5%,那我想想还是算了吧。宁愿赶到嘉兴来找你。”虽然几经转车,到了店里又等了几个小时,但是方涵说她一点也不后悔。

得知有那么多客人从外地赶到嘉兴找他打金,周锦云很感动,他说只能用更好的服务回报大家。每次看到客人等得时间久了,他总是又倒水又拿饼干,生怕客人饿了渴了。

在平常的打金中,周锦云有时会发现客人带来的黄金纯度不高,更甚至会直接带来假金子,他便会义务地帮助辨识和提纯。“有些客人确实不懂,我们能忙就帮一下嘛,也不希望他们上当受骗。”周锦云真心说道。

身为一名金银匠,周锦云却有着一副热心肠,或者这就是他成功出圈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敲敲打打 的原因之一 多了一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