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0大重仓踩雷5家,单吊“一姐”葛兰,真的很苦

来源:瞪羚社 2022-04-25 18:29:28

有多少人单吊重仓了葛兰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

结合身边的例子,答案一定是“不少”。

那么,葛兰真的有如此值得信赖和重仓吗?

01 越跌越加仓,“一姐”似乎已经成了基民的“信仰”

超过3年乃至5年的基金历史业绩,一直都是检验基金经理能力的核心指标。

2018-2021年,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以年化44.9%的成绩位列全市第9,一时风光无限。

情况从2020年三季度以来开始变化,葛兰的中欧医疗健康因为医疗健康板块这一波行情走弱,持续的跑输相当一部分同类基金,已经失去了太多的“光环”。

似乎也印证了“船大难掉头”这句话。

作为医疗健康赛道规模最大的偏股型公募基金,为了避免业绩大幅波动,投资标的只能偏向相对大盘的标的。

诚如目前A股市值最大的自2021年高点下来最大回撤均超过了40%。

4月22日,葛兰管理的多只基金披露了2022年一季报。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葛兰在管基金规模为961.49亿元,较2021年末的1103.39亿元,单季度缩水145.07亿元。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的净值也从2021年3月31日的3.368一路下跌至2022年3月31日的2.653。

尽管净值下跌导致基金净资产持续缩水,但中欧医健混合的基民依然是“越跌越加仓”,期间申购大于赎回,持续5个季度净申购。自2021年以来的5个季度,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分别净流入51.6亿、1.2亿、53.2亿、79.9亿、6.5亿,合计192.4亿。

而基金投资者人数也在持续增加,从2020年底的100万出头急剧上升至2021年底的逾300万,未来人数极可能进一步扩大。

如何理解这种变化?基金比股票更容易躺平,跌麻了,躺平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心里默念:会回来的,还会回来的” 这是不少基民坚定持有并加仓的真实写照。

盲目信任,如果被螺旋式强化,或许就变成了信仰。

02 2021&2022Q1重仓股调仓统计,踩雷率偏高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股票仓位正在降低。

截至2022年3月31日,中欧医疗健康基金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82.1%,相比2021年底的83.9%,持续下降。我们统计了该基金成立以来的22个季度,股票仓位小于90%的季度仅有5个。

要论中欧医疗健康股票仓位的历史最低水平,还要追溯到2018年第四季度,彼时股票仓位低至78.4%,是该基金成立以来唯一一次股票持仓比例低于80%。

用后视镜的视角看,该点位也成为了基金历史性的低点。

2021年初以来,中欧医疗健康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占基金净资产的比重有所下降,一方面是前十大重仓股持续下跌,另一方面葛兰似乎也有意降低持仓集中度,采用缓缓分散减持的方式,这样直接的好处是可以降低因单一公司出现利空而导致净值大幅波动的风险。

通过2021年年报,审视该基金的前20大重仓股,几乎都是市场耳熟能详的医疗白马,其中CXO公司多达9家,与大部分公募基金持仓高度重合。

2022年一季度调仓数据显示,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前十大重仓公司中,葛兰唯一减持了药明康德,分别加仓了爱尔眼科、迈瑞医疗、泰格医药、片仔癀、智飞生物(新进)。

正因大部分公募白马股前十大持仓重合度较高,所以差异化则可能直观体现在第11-20大持仓品种,其又被称为隐形重仓股,非常考验基金经理水平。

2022年一季度,中欧医疗健康的隐形重仓股也出现了许多调仓变化:

→ 九洲药业持股不变、欧普康视暂未披露;

→ 加仓了昭衍新药213.13万股、长春高新89.25万股、我武生物154.01万股、药石科技324.7万股、普利制药264.2万股、美迪西11万股;

→ 新进恒瑞前十大流通股东、新进同仁堂前十大流通股东;

如果仔细看,“医药一姐”似乎成了“踩雷一姐”,在中欧医疗健康前20大重仓公司中,至少有5家公司出现业绩不及预期或激烈波动:

→ 恒瑞医药2021年报营收利润首次出现双降,4月25日被摁在跌停板;

→ 普利制药2021Q4营收出现下滑(2017年来季度营收下滑),叠加销售负责人出走,近日重挫超30%;

→ 智飞生物近期受到WHO“HPV疫苗三针变一针”会议决议影响,持续下跌;

→ 长春高新则是受到生长激素集采阴霾的影响,市值缩水至巅峰时的26%;

→ 药石科技在2021Q3增速出现大幅下滑,预计全年业绩低于预期;

上述5家公司,葛兰均在今年一季度进行了加仓,更像是主动补仓的行为。

如此高的踩雷率(25%),这样选股能力值得被基民信任吗?

03 葛兰的曾经:清盘危机、回撤64%

质疑声浪渐浓。

早在1月份公私基金及基金经理发起自购那波浪潮中,葛兰就仅自购自己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基金、中欧医疗创新基金合计200万元,遭人诟病。

年轻基民可能被葛兰中欧医疗健康优异的历史战绩所吸引,“一姐”的在牛市中自上而下的机会把握能力的确强悍,尤其体现在机构抱团股的行情,曾经在4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取得超过80%的正收益。

但不可忽视的是:一姐也有过惨不忍睹的经历。

葛兰曾经担任过中欧明睿新起点混合的基金经理,从2015年5月18日算起,截至2016年4月22日其卸任,这只基金的区间收益率为-47.26%,而管理期间最高回撤达到64%。

在2015年3-4月,中欧基金连续给葛兰发行了三只灵活配置基金,分别是中欧瑾泉、中欧瑾源、中欧瑾和,这三只基金,虽然葛兰任职期间都取得了正收益,中途也发生了一些插曲,由于葛兰管理的中欧明睿净值大跌,一度引发这三只基金基民的疯狂赎回,规模一度仅剩几百万,面临清盘风险。

显然,熊市会放大葛兰的防守策略能力的不足。

以当下三位顶流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收益比较,葛兰旗下的基金回撤明显高于张坤和刘彦春。

回顾2019年的那波下跌行情,中欧医疗健康仍然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撤,回撤率逼近40%,相较中证医疗指数仍高出4%。

如此高的回撤水平,死扛中欧医疗健康的投资者,需要做好心理建设。

结语:有的时候,选医药基金并不需要“非葛兰不可”。

前有张坤、后有葛兰,这都是基金经理“为名声所累”典型例子。

敬畏市场,切勿盲从。

关键词: 财经头条 财经新闻 投资价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