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风险平价基金?

来源:11506机器人网 2022-04-19 15:25:36

“风险平价”,对于大多数普通基金投资者是一个陌生的词汇,那什么是“风险平价”呢?

风险平价(Risk Parity)的理论概念最早由美国的磐安基金于2005年提出。不过在此之前,业内的一些基金公司已经开始应用这一投资策略,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桥水基金的“全天候”基金。由于“全天候”基金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相对突出的表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逐渐开始接受这一投资策略。

风险平价是一种资产配置模型,其基本逻辑简单来讲是持续持有各大类资产,比如股票,债券和大宗商品,当某类资产的风险处于高位的时候降低配置,在风险处于低位的时候增加配置,同时平衡各大类资产的风险,使各类资产的风险对于组合的贡献相等,策略的核心在于对资产的风险进行配置。比如:在股票资产波动率较低的时候,增加股票的配置,降低债券的配置;而在股票波动率较高的时候,降低股票的配置,增加债券的配置。由于股票资产的风险显著大于债券资产,因此风险平价策略的持仓主要是债券,所以可以将风险平价基金简单理解成一种混合偏债基金。在较长周期上,股票与债券的收益通常是负相关的,由于策略的主要持仓是债券类资产,因此长期收益表现相对稳健,但由于持有部分股票和大宗商品资产,因此风险平价策略的收益中长期显著高于债券基金。

国内采用风险平价策略的公募基金相对稀少,主要是市场有一定限制,不能完全发挥风险平价策略的某些特性。目前采用风险平价策略且规模较大的基金有一般的混合偏债型基金,也有FOF基金。观察基金净值走势,可以直观的看到两类风险平价基金表现相对沪深300指数基金更为稳健。在市场出现明显回调的时期,回撤有限,当然在市场处于明显上涨的时期,表现略显逊色,而这也是此类基金的特点。

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风险平价策略中长期的表现整体上相对稳健,但是任何策略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风险平价策略来说,当股票、债券和大宗商品价格同方向变动的时候,策略一般会表现不佳。比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2020年新冠开始爆发时期,由于金融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问题,发生了系统性风险,股票、大宗商品和债券先后轮番下跌,各大类资产的相关性出现逆转,导致风险平价基金出现了明显的回撤。不过,在流动性危机过后,金融市场逐渐恢复正常,风险平价策略的表现也重回正轨。

风险平价作为一种资产配置策略,适合那些希望长期持有能获取高于债券基金收益,但不希望基金出现剧烈波动的普通投资者。在当下纷扰的世界与动荡的市场中,做任何重要的决定都应该从长计议,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才是理性的决策。一味的追求绝对高收益,只能迷失在市场波动的幻觉之中。

关键词: 财经头条 财经新闻 投资价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