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再迎重磅基金经理加盟!公奔私近三年绩优基金经理最全清点!
年初以来,继董承非之后,私募行业再迎重磅级基金经理加盟。3月31日,基金公告显示,中欧的大佬周应波已卸任旗下目前最后一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且不转任公司其他工作岗位。此次卸任也成为周应波奔私之前的最后铺垫。就在近日,周应波持股47%的新公司完成注册。
私募行业再迎重磅级基金经理加盟周应波是当之无愧的公募顶流。截至去年年底,周应波管理的5只公募基金的规模总额就达576亿,他的代表作中欧时代先锋6年时间净值上涨345%,任职年化回报为27.58%。去年年底,周应波卸任中欧时代先锋、中欧明睿新常态等基金的基金经理,中欧基金另一位大佬周蔚文和其他基金经理代为接棒。
在去年年末卸任旗下多只基金的基金经理时,周应波在告投资者的一封信中写道:“6年基金管理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很多资深不擅长、做不好的事,我总结出了诸如“可靠的管理层”、差异化的成长股”等投资认知的方向,未来也希望在看得清、看得懂、做得深的成长股领域继续探索投资的真谛。”
3月31日,以周应波为法定代表人,且其持股47%的新公司上海运舟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册。此次奔私,周应波出资940万,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原中欧基金专户投资总监陆文俊出资640万,持股比例为32%,为第二大股东。此外,刘磊出资300万,持股比例为15%,是公司第三大股东。
此前,董承非奔私的消息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不同于周应波自立门户,董承非反而是选择加盟了一家平台型百亿私募睿郡资产。睿郡资产是一家兴全系私募基金公司,核心基金经理均是原兴全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
中生代2014—2018公奔私基金经理表现居前
牛市是公奔私的温床。
淡水泉赵军、民森投资蔡明、星石投资江晖、景林资产蒋彤、世诚投资陈家琳是2007年—2008年初代奔私的公募基金经理代表。
2014年、2015年是公奔私的第二个高峰,千合资本王亚伟、兴聚投资王晓明、拾贝投资胡建平、易同投资党开宇、望正资产王鹏飞、彤源投资(原)管华雨、弘尚资产尚健、清和泉资本刘青山等人进军私募阵营。
2019年初是这一轮牛市的起点,但经过先扬后抑,沪深300指数在此区间仅上涨了3.62%(近三年,即2019.4.7—2022.4.7),市场更多的是演绎分化行情。这个过程中,累计涨幅最高的是新能源行业,新能源板块近三年的累计涨幅为106.37%。累计涨幅居次的是食品饮料、有色金属。这两个行业指数分别上涨64.74%、59.41%。但与此同时,传统行业如商贸零售、纺织服装、非银金融等累计跌幅近30%。
2020、2021这一轮,就有和谐汇一资产林鹏、慎知资产余海丰、睿郡资产董承非、高毅资产葛晨等加盟私募行业。
近三年行业的涨跌幅冰火两重天,基金的业绩也同样如此,精选优质私募管理人成为制胜法宝。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凭借着在公募行业积累的经验,加入或创办了自己的私募的基金经理之中,有35位近三年公奔私基金经理业绩翻倍。我们分为老将、中生代、中生代公奔私基金经理三组,他们的私募行业业绩时间分别为9年以上、5-8年、3-4年。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在三年翻一倍的私募基金经理之中,老将、中生代、新锐的表现又有差异。从数据来看,老将三年翻一倍的公奔私基金经理数量较少,2014年—2018年加盟私募的这批中生代公奔私基金经理绩优的数量最多,平均收益最高。2018年之后加盟的公奔私基金经理三年翻一倍的数量超过老一代公奔私的,但数量不及中生代。
经验在资管行业中是非常宝贵的。相较公募行业,私募行业更加追求绝对收益,此外,私募投资上限制少、投资策略更灵活,但这是一把双刃剑,新锐公奔私基金经理面临着新领域的挑战,整体表现略逊色于2014年—2018年之间奔私的这批中生代基金经理。
公奔私英雄榜大公开,35位三年翻一倍
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看一看从公募行业“跳槽”过来的私募基金经理三年业绩翻一倍的都是谁。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起始业绩超过3年,从业背景为公募的私募基金经理超过600位,他们近三年的平均收益是48.02%。有35位来自老、中、新三代的基金经理近三年的累计收益翻倍。
先来看看新生代这些基金经理,他们在私募行业的业绩时间在3—4年。三年翻一倍的基金经理包括了申九资产欧阳沁春、盘京投资陈勤、中安汇富戴春平等9位。盘京投资陈勤为百亿私募旗下基金经理。瑞锐投资杜明凯是唯一位以管理期货为核心策略的基金经理。此外,中安汇富的戴春平擅长宏观策略。
中生代公奔私三年翻一倍的基金经理有24位,包括是复胜资产陆航、汐泰投资朱纪刚、善思投资肖治、南土资产吴刚、远惟投资王烁杰等。这其中,百亿私募旗下基金经理就占了9位。这其中,泓湖投资梁文涛、半夏投资李蓓擅长宏观策略,其余以股票策略为主。公奔私超过9年的老将之中,鸿道投资孙建冬、华安合鑫袁巍近三年的业绩最为出色。
公奔私基金经理,近三年收益超过一倍以上的多为大规模私募,百亿私募旗下基金经理有11位,50-100亿规模旗下基金经理有5位。这说明公奔私基金基金经理三年期业绩居前的在中大规模机构居多。
资管行业的蓬勃发展造成了包括公募在内的资管人才加速流动,公募的投研体系更加成熟,人才培养机制更加完善,经过了公募的历练之后,有的基金经理选择加盟私募行业,或是自立门户或是加入平台型私募,使得行业更加生机勃勃。不过私募行业也有不同于公募的新挑战,相对公募,私募更注重绝对收益,另外,在公司的运营、管理等方面也要分散精力。如何分配组织的精力,保持奔私之后的投研战斗力成为重中之重。
对于公奔私基金经理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