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滞销?倒春寒里照样吸金650亿

来源:北落的师门 2022-04-07 22:40:13

原创 令狐冲 韭圈儿

中午,朋友圈就被这条新闻刷屏了。

在这个基金滞销的季节,看到这么火爆的消息让人心头一热。

从Wind上看到,3月份的发行情况比2月份更显冷清,发行份额仅425亿,相比2月份还下降了近30%。

而这个REIT最终则卖了超过650亿元,毫无悬念的当天售罄,并且公众配售率仅有1%出头。

在这样倒春寒的日子里,一只基金干翻所有公司,这背后的故事得好好咂摸咂摸。

一边火焰

关于REITs这类产品,从它在国内一出生,我们就花了不少精力和大家分享。

当初没想到有这么大的魅力,但现在来看都理所当然。

1、物以稀为贵

首先。从数量上来说是稀少的。加上今天发行的华夏中国交建REIT,一共才12只。

其次,从流通值来说是稀少的。由于大部分份额给战略配售了,在锁定期之下,11只产品4月7日的总流通值不到130亿。

因此,成交额同样迷你,平均日成交额仅2.61亿,最高的一天才6亿出头。

2、低相关性

这两年市场波动,有时候还股债双杀。

可从2021年6月,第一批REITs上市以来,我们看到它的表现和股债都呈低相关性。

甚至回报还显著跑赢了沪深300和中债综合。

3、打新赚钱

当然,这次发售这么火爆,最主要还是打新的赚钱效应明显。

回顾之前发行的11只REITs,上市首日没一只亏的。而后更有涨翻倍的,其他只是赚多赚少的差别。

“低”风险,“高”收益,这不是投资者最想要的产品么?

这种情况下,大家碰到新的REIT产品,僧多粥少,还不直接往账户里面怼钱?

募集金额超650亿,1.08%的配售比例,创历史新低,也就不足为怪了。

一边海水

回到产品本身,REITs卖爆说明市场并不缺钱,只是大家不知道买什么了。

我们把之前的图更新了一下,包含所有股票型、偏股型基金。

前两年是基金大发展的黄金时代,然而当市场转冷,投资者的心也跟着凉了。

这两年发行的偏股型基金扎扎实实地让大家亏了不少钱,绿,且深绿。

脑海里冒出“乍暖还寒”一词。

再读一遍李清照的声声慢,咋感觉这首词有些应景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还不明白的,拿出你的高中课本体会体会,是不是感同身受。

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投资者还怎么敢把钱掏出来?

勠力同心

一边火焰,一边海水。

一边是大笔资金趴着不知道买啥,一边是基金销售惨淡卖不出。

在当下,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投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怎么解决?

从供给端来说,基金公司还是要想想,怎么为广大人民群众设计、发行、维护他们持有的基金。

像某些赛道型基金确实是流量担当,但这么玩真的好吗?是不是应该把这些基金部分职责交给指数基金来完成?

像一些ETF基金的发行,是不是也可以尽量做个择时。虽然很难,但也不要在市场把这个概念炒了好几遍发出来,这两年认购新发ETF一直被套的基民也不少。

有意思的是,华夏基金早在第一批REITs出来的时候就相当相当重视推广和品牌,我当时还好奇,明明就个位数产品值得花这么大力气么?

回过头去看,在这个子品牌上,他们家至少已经领先了其他基金公司起码一个身位。

而这个REIT在倒春寒里一天卖650多亿,对整体公司品牌的正面影响,不是简单的金钱可以衡量。

从销售机构来说,不管是三方平台,还是银行、券商,什么时候能真正成功转型投顾?而不是依然只是一个管道,谁都可以替代谁。

从需求端来说,我们基民同样需要想想,什么时候不只看收益率了?什么时候能拥抱波动了?什么时候时间真的成朋友了?

其实上面那张基金发行份额与年化收益的图还说明了一个问题。

短期来说,如果入场的时间点不对,亏钱的概率很大。

但是,如果拉长时间来看,基本上都赚钱了。即使是07/08和15/16年两个高峰,也只有零星几只基金亏钱。

对于身处基金大潮里每一个人,大家都进步一点点,看远一点点,或许就不会再“凄凄惨惨”,不会再“旧时相识”。

长期主义的胜利,不仅关乎投资的结果,更关键的是在投资的旅途中发现创造价值的门径,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与拥有伟大格局观的创业者, 戮力同心,披荆斩棘,为他人创造有益的价值。

不仅仅是写写,不仅仅是说说。

关键词: 财经头条 财经新闻 投资价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