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公司掀起自购潮?银行都自购了能抄底了吗?
据证券日报的报道,自公募基金、券商资管纷纷展开自购后,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已开始行动。光大理财上周率先发布公告,吹响了增持旗下理财产品的号角,计划以不超过2亿元自有资金投资旗下发行的理财产品,这是理财子公司首次自购行动。光大理财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增持旗下产品是对中国资本市场韧性的信心,也是对自身投研能力的信任。
南银理财紧随光大理财宣布了自购计划。南银理财公告称,已投入自有资金约5亿元用于认购/申购公司旗下理财产品。
其实,光大理财去年业绩表现不俗。2021年,光大理财实现净利润15.86亿元,较2020年的5.64亿元大幅增长181.21%。截至去年年末,光大理财管理资产总规模突破万亿元,达1.07万亿元,总资产74.75亿元。
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27日,有高达2702只银行理财产品(存续期)出现了单位净值“小于1”的情况,占比约为8%。而银行理财子公司所发产品的“破净”比例更高,理财子公司所发产品“破净”数量达1734款,在已披露净值数据的11548款产品中占比为15%。
说实在这个时候看到这么多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大规模的兴起了自购的这种风潮,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呢?
首先,其实想想看大家也会非常明白为什么会出现大规模自购的现象,实际上是因为当前整个市场进入了一个信心严重不足的状态,由于大量的理财公司纷纷破净,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各大银行理财子公司实际上已经到了一个不得不出手的时候,如果再不出手稳定市场的话,很有可能就会出现市场信心严重不足,甚至于出现大规模的赎回来至于挤兑的现象,这对于银行理财而言将会是一次巨大的冲击,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银行理财子公司实际上必须要进行比较大规模的市场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稳定市场信心,可以说这是一个护盘的过程。
其次,我们仔细研究当前各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出现破净的现象,究其根源实际上还是因为当前资本市场的大规模波动引发了很多银行理财的投资标的出现问题,这对于当前的整个市场来说,实际上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短期内的较大净值波动都是比较常见的,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理财产品破净也是一个比较正常的现象,投资者应该用更加理性的态度去分析和判断。
第三,我们看到当前各大银行理财子公司开始回购自己的产品了,那么我们是不是一个可以抄底的好时机了呢?从目前来说,我们还没有办法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毕竟相对而言整个市场既然处于一个波动较大的状态,在这种激烈波动的状态之中,如果贸然进入市场的话依然有较大的风险,这个时候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投资逻辑,保持投资的定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剧烈波动的市场之中找到自己盈利的机会,而对于已经出现亏损的银行理财产品要有一定的判断,明确知道投资的标的是什么?是否有进一步亏损的可能性?从而进行进一步有效的处置,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当前波动的市场之中找到一个稳定的方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