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泰基金起诉华业资本,索赔逾3亿,PE“寒冬”将持续多久?

来源:蓝腾财经 2022-03-24 20:25:10

来源:蓝腾财经

2019年已退市的A股房企——华业资本(原名华业地产),实际上并未远离资本江湖。即便是自身无奈被强制退市,但涉及这么多的利益方,岂能罢休?

据最新消息,华业资本披露近日收到北京金融法院的应诉通知书,案由是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原告一是九泰基金,“PE巨头”九鼎投资旗下。

除了九泰基金外,另一原告是映雪资本,被告一是华业资本,被告二是国金证券,被告三是大华会计所,被告四是联合资信。

按诉讼内容,九泰基金请求法院判令各被告对其投资“15华业债”2.91亿元所导致的损失约3.14亿元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其中,九泰基金持有债券约2.28亿元,约定利息暂计至今年1月底共计约8380万元,以及卖出债券6410万元差价损失约188万元等。

3月21日,国金证券受托发布“15华业债”临时管理报告,华业资本这笔公司债总规模15亿元,期限5年,前三年票面利率5.8%,后二年利率上调到8.5%。

最初,联合资信曾给予华业资本及这笔公司债“AA”评级,此后不断降级,去年6月底已将之降到C级。

2018年8月,“15华业债”投资人曾回售1.54亿元,此次回售后至今仍有13.46亿元存续规模。

今年3月18日,华业资本变更会计所,由大华会计所办成鹏盛会计所,给出的理由是根据公司业务发展需要,为了更好的推进审计工作,经综合评估和友好协商。

九泰基金的这一诉状,将外界的关注点除了这一诉讼本身之外,又转到母公司九鼎投资上。

想当年,九鼎集团最先登陆新三板,成为国内PE上市潮的主要推手,此后斥巨资入主中江集团,从而间接拿下A股房企平台中江地产。

此后,九鼎投资的私募业务竟然“破天荒”般地完成借壳中江地产上市,一时风光无二。

从时间点看,2018年起,“资管新规”指导意见出台,对私募的冲击,按九鼎的描述,“原有的金融机构所管理的资金投资私募产品的模式很可能受到限制,导致公司新发行基金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受到影响”。

这意味着:“神出鬼没”的私募股权行业,将面临“阵痛”转型。2018-2019年,九鼎手上未有在管基金参股项目得到证监会IPO核准批复。

去年9月份,新三板监管部门给予九鼎集团及吴刚公开谴责,并记入诚信档案;给予黄晓捷、覃正宇、蔡蕾、吴强及古志鹏通报批评,并记入诚信档案。

不久,九鼎投资创始人、公司董事吴刚被中国证券会立案调查,理由是涉嫌违反基金相关法律法规。

2021年,九鼎投资管理的基金新增实缴规模1.47亿元,与上年2.6亿元相比减少1.13亿元;管理的基金新增投资规模0.76亿元,与上年3.2亿元相比剧减2.44亿元。

整个2021年,九鼎投资手上完成退出项目15个,投资本金25.16亿元,收回33.56亿元,回报倍数1.33倍,反观2020年,其完全退出项目42个,投资本金31.46亿元,收回金额74.74亿元,回报倍数2.375倍。

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监管趋严、资管新规、金融去杠杆等影响,国内PE行业全面降温。九鼎投资描述说,受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监管升级的影响下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募资市场再受“重创”。

2020年,九鼎投资实现营业收入3.36亿元,同比减少84.72%,归母净利0.87亿元,同比减少89.05%。其中,PE业务营业收入3.14亿元,同比减少49.17%,归母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减少37.13%。

九鼎投资就曾解释,主要系PE业务新设基金规模减少、存量基金进入退出期导致管理费减少,项目退出数量、投资收益率降低,导致管理报酬下降综合所致。

据2021年三季报披露,九鼎投资去年前三季度取得营收1.4亿元,同比下滑48.9%,归母净利6434.78万元,同比下滑50.57%,扣非后归母净利6242.89万元,同比下滑52.07%。

其中,PE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1.2亿元,同比减少53.32%,归母净利8913.23万元,同比减少47.81%;房地产业务营业收入1977.88万元,同比增加20.81%,归母净利-2478.45万元。

国内PE行业市场寒冬,一直在持续。外界猜测:2021年,九鼎投资的各项业绩可能更差一些。这也是当前企业生存艰难困境的一个缩影。

关键词: 财经头条 财经新闻 投资价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