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总经理王家俊涉违纪被查,“定增王”财通基金陷困局
2022年1月20日晚,浙江省纪委省监委驻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莲都区监委发布通告,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家俊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浙江省纪委省监委驻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莲都区监委监察调查。
财通基金在市场上有着“定增王”的称号,前总经理被调查使得财通基金再度获得市场关注,王家俊任期内的定增业务也被媒体聚焦。
财通基金成立已经超过10年,目前仍是中小型的基金公司,长期股债基金投资失衡。近年来公司可谓命途多舛,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有明显的波动。
差异化道路遇阻,
“定增王”饱受争议?
2021年10月8日,一份财通证券的文件称,“经研究决定,提议王家俊同志不担任财通基金董事、总经理,转任专业职级,由财通基金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汪海同志主持财通基金经营管理工作。”
2021年10月16日,财通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王家俊因个人原因离任,由汪海代任总经理。
财通基金于2011年6月成立,成立之初王家俊就已经加入,2016年9月王家俊正式履新财通基金总经理一职。
从2016年9月王家俊上任到2021年三季度离任,财通基金管理规模从2016年底的215.31亿元上升至2021年9月底的435.96亿元,规模增长102.48%。
(财通基金管理规模变动情况,截图日期:2022年3月2日,数据来源:Wind)
但从Wind数据可知,截止2021年4季度,财通基金管理规模548.45亿元,在行业排名77名,处于行业中下游。
其中,过半数为债券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的规模为299.13亿元,混合型基金规模为137.81亿元,而股票型基金规模仅有5.11亿元,存在股债严重不平衡的现象。因为一般来说,权益基金的规模和业绩表现,更能反映出一家公募基金公司的投研实力。
(财通基金基金规模及排名情况,截图日期:2022年3月2日,数据来源:Wind)
2013年,财通基金开始以定增业务为主要发力点,资源逐渐向定增业务集中,公司得以快速发展,以高市场占有率成为“定增王”。
据财联社星矿数据统计,自2013年起至2022年1月21日,财通基金作为整体共参与定增项目951次,认购总金额约2200亿元,2021年参与的定增项目则有234次,参与金额近300亿。金额最高的年份是2016年,参与定增近600亿元。
(财通基金参与定增次数及金额,数据来源:星矿数据,2022年1月21日)
然而,王家俊任期内财通基金的定增业务曾踩雷。2018年6月募资368亿的阜兴集团爆雷,董事长朱一栋出逃海外,约180亿资金出现兑付问题。
财通基金旗下子公司财通资产(财通基金持有80%股权)也受影响,成为不幸踩雷的多家金融机构之一。
根据《证券市场红周刊》在2019年8月的报道:“多位投资人和“中植系”员工向《红周刊》记者透露,财通资产发行、涉阜兴系的资管计划总规模在70亿元左右,牵连投资人约2300人。财通资产在给记者的回复中也认可了70亿这一数字,并表示涉及客户约2000户。”
2020年3月,上海证监局分别对财通基金、上海财通资产采取行政监管措施。
根据2019年12月12日,网易财经题为《通杀:财通基金83个产品爆雷乐视》的报道。
2016年,财通基金曾以45.01元/每股的价格参与乐视网的定增,公司旗下共计83只产品曾参与定增,单个产品参与规模从几百万元到过亿元不等。
以恒增鑫享6号资管计划为例,募集的4822万元中,认购乐视网的资金仅占到700万左右,但是乐视网从45.01元认购价跌到清盘前后的5-6元左右,恒增鑫享6号资管计划的700万,清盘时市值大概不到100万元,占到了4822万元资管计划中34.85%亏损额的重要部分。
可以说乐视网的爆雷,对财通基金旗下参与乐视网定增的83只产品是巨大的打击。仅恒增鑫享6号资管计划的投资人数量,就有39个,因为乐视网暴雷而遭受损失的中产投资人,其实是一个极为庞大的群体。
业绩下滑严重,
管理层动荡不安
财通基金营收和净利润并不稳定,2016年-2020年这5年营收为20.97亿元、14.59亿元、6.64亿元、4.79亿元和4.95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亿元、5.13亿元、-0.71亿元、0.67亿元和1.27亿元。
其中,2018年营收和净利润同比下跌54.49%和113.8%,由于2017年起,定增市场政策趋严,市场环境不佳以及频繁踩雷导致财通基金在2018年的财务数据大幅下滑。
公司2021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2.64亿元和0.68亿元,在营收同比增加10.7%的同时,净利同比下滑9.01%。
众所周知,公募基金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像财通基金这样的中小型公募如何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对于公司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定增市场有独特的优势,定增价格通常有可观的折扣率,参与初始就已经获得了较厚的安全垫。定增项目通常会推动公司主业发展或者加速企业转型,未来公司业绩向好。定增的锁定期在一年以上,因此投资者被动长期持有,能够等待企业基本面得到改善。
定增是需要人脉的行业,财通基金有专门的定增团队,这是很多公募不具备的,因此在该领域优势很大。充分发挥优势进行差异化竞争,财通基金通过定增打出了自己的特色标签。
2017年,证监会发布《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对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定价、频率、股份数目都做出了限定,定增的套利空间将受到限制,定增基金“以折价率换回报的策略”难以为继,此后A股公司定增遇寒潮,定增公司股价大幅下跌之后,大面积破发,导致参与定增的机构巨额浮亏。
也正是从2017年开始财通基金财务数据开始下滑,直到2021年营收和净利润也没有起色。
在财通证券提议免职王家俊前,财通基金还发生了多起重要人事调整。
2021年9月4日,财通基金公告称,原董事长夏理芬离任,吴林惠接替公司董事长一职。新任董事长吴林惠,历任财通证券经纪业务总部副总经理兼机构运营部总经理、运营总监兼机构管理部总经理、运营总监兼运营中心总经理,现任财通证券运营总监、财通基金党委书记。
而王家俊离任后,财通基金下一任总经理尚未尘埃落定,目前由财通基金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汪海将代任总经理一职。
公开资料显示,汪海于2015年6月加入财通基金,任总经理助理,2017年3月底担任财通基金副总经理。
从过往履历来看,汪海仅在建设银行和财通基金两家公司有过任职经历。在1997年至2015年间,就职于建设银行,历任建行上海市徐汇支行计划财务部科员、经理助理,建行上海市徐汇支行个人金融部客户经理,建行上海分行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产品经理,建行上海市分行个人金融部产品经理、副总经理。随后,他在2015年加入了财通基金。
2021年底董事长和总经理接连发生变动,财通基金未来将何去何从,留给市场的还是一个问号。
“一拖多”现象明显,
权益基金表现不佳
虽曾多次表明要大力发展权益,但财通基金权益型基金的规模一直很小,2019年9月30日达到规模顶峰也仅有14.16亿元,到2021年12月31日,规模缩水至5.11亿元。
(财通基金权益型基金管理规模及变动情况,截止日期:2021年12月31日,数据来源:Wind)
截止2021年12月31日,混合型基金管理规模为137.81亿元,在公司整体的管理规模中,占比也不大。
(财通基金混合型基金管理规模及变动情况,截止日期:2021年12月31日,数据来源:Wind)
截止2022年3月3日,财通基金的4只权益类基金在过去一年表现确实不佳,全部为负收益。最近一年亏损最多的为“财通中证香港红利”,亏损了9.30%,最少的“财通中证ESG100指数增强”也亏损了1.39%。
(财通基金权益型基金业绩情况,截止日期:2022年3月3日,数据来源:Wind)
截止2022年3月3日,财通基金的24只混合类基金中,有21只成立以满一年,在这21只中有10只近一年收益为负。
(财通基金混合型基金业绩情况,截止日期:2022年3月3日,数据来源:Wind)
财通基金权益类产品业绩不佳背后暴露出了投研人才缺失的问题。目前,公司共有14名基金经理,其中4人的任职年限都小于1年,另外5人在1-3年之间。
财通基金的基金经理数量及从业年限均未达到行业平均水平,截止2022年3月3日,近一年离任基金经理3人,新聘了基金经理6人,人均管理产品数也大于行业平均。
财通基金亦存在明显的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管理产品最多的罗晓倩管理了9只产品、金梓才和杨烨超都管理了7只产品。
2017年再融资新规颁布对财通基金的定增业务冲击巨大,定增进入紧缩期,定增融资的股权融资地位受到明显挑战。之后财通基金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明将重心转移到权益发展上,但4年过去了,收效甚微,权益类基金无论是规模还是业绩都非常平庸。
2021年9月末,财通基金基金投资部总监金梓才升任公司总经理助理,这可能是财通基金未来仍将加大权益布局的重要信号。金梓才有着7年多的投资年限,任职期间年化回报达到22.89%。
截止2022年3月3日,金梓才近一年的投资收益率达到23.31%,同期的沪深300则下跌了14.41%。在今年年初权益市场普遍下跌的行情下,金梓才管理的基金逆势上涨,取得了6.41%的回报率。将金梓才升任公司总经理助理也释放出了重视“投而优则仕”的信号。
(金梓才业绩表现情况,截图日期:2022年3月3日,数据来源:Wind)
经历了总经理被查、董事长更换等一系列动荡不安,衷心希望“定增王”财通基金能继续走出自己的路,增强投研能力,打破股债不平衡的现状,重新为基民创造良好的收益率!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作为投资参考指导,读者需要对自己的投资负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