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防老or买房养老?这届年轻人养老的姿势变了!
关于养老的话题常谈常新,最新出炉的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养老”一词被提及多达10次,“两会”也提出养老相关的议题。这两天看到对比70、80、90后财商面面观的自媒体文章也很有感触。里面提到相比70后的时代红利、80后的夹心压力,90后的理财意识空前,比父母辈整整早了十年!
我们还发现,在微博、豆瓣、知乎、b站等年轻人聚集的社区,关于“年轻人理财”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8090后理财报告》也指出,80、90后群体已成为投资理财市场的主力军。而且相比前辈们,这届年轻人在养老规划上堪称“人间清醒”:面对老龄化+少子化+长寿化+房住不炒等,已经不指望“儿女养老”或是“买房养老”,更多人清楚地明白“养老要靠自己”,越早开启养老规划越好。
所谓“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通往养老自由的路上也需要多条腿走路,除了按时缴纳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外,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全方位为资产保值增值,在资产篮子里加入了适合闲钱理财的货基和短债基金、攻守兼备的“固收+”、进攻型的股基等。
一些理财技能娴熟的基民,在学习了“长坡厚雪”、长期投资的理论后,决定提前为自己准备养老金,将目光投向了关注度极高的公募“养老FOF”。
目前公募基金数量已经超过9000多只,比股票都多,随之而来的就是择基难问题,很多人对基金管理人、基金产品、基金经理不了解,专业知识有限,很难筛选出风格稳健、长期业绩优秀的基金产品。而选择养老FOF相对简单多了,养老FOF 80%以上的投资标的都是优选其他基金,投资不同风格基金经理和基金产品,可以有效降低单一基金经理和单一市场风格带来的风险。公募养老FOF自2018年推出以来,发展速度较快。截至2021年12月末,养老目标基金147只,合计规模1121.86亿元,客户数超过150万(数据来源:Wind)。
从产品类型看,公募养老FOF又可以分为目标日期型与目标风险型。目标日期型FOF通常根据目标日期命名,像嘉实养老2050主要针对的是2050年左右退休的人群,如果退休年龄区间位于55-65岁,那27~37岁左右的人投资该基金作为养老储备最为合适。
目标日期策略的一大特色就是使用下滑曲线模型,组合中的权益类基金占比会随着目标日期的接近而逐渐降低,使基金产品的投资风格随着投资人生命周期的延续,从“进取”转变为“稳健”,再转变为“保守”,是专门满足养老投资需求的一类策略。
作为国内养老金投资先行者,嘉实基金为养老目标基金设计了独具特色的下滑轨道。根据投资者预期退休日期,设计权益资产配置下滑曲线,随着目标日期临近,逐步降低权益仓位,匹配投资者风险偏好。
嘉实养老2050的下滑轨道是酱紫滴,如下图所示:
从业绩表现看,也印证了嘉实养老2050策略的有效性。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3月16日,嘉实养老目标日期2050(007188)自2019年4月成立来净值增长率达54.46%,年化回报达16.20%,在同期成立的同类养老目标日期FOF(2050)中摘得冠军。
大海航行靠舵手,被誉为“专业基金买手”的FOF基金若想领跑,基金管理人实力更至关重要。嘉实养老2050由资产配置经验丰富的张静和曹越奇共同担纲。张静擅长基金挖掘,在资产配置领域有深厚的数量化系统投资研究框架和宽广的全球视野;曹越奇具有多年资产配置实盘投资经验,目前负责嘉实资产配置板块专户资产投资管理工作。双方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有助于持续为嘉实养老2050业绩出众赋能。
综合来看,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际遇,不管是前浪还是后浪,有了足够的养老金才能一直浪。被互联网理财熏陶的80/90后们在养老规划上逐渐摸索出了小窍门,公募养老FOF基金规模或许还将不断扩容,成为人们养老理财的“必选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