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持续受考验?个人养老金时代开启下,5大好处关系多群体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发布《中国各地区财政发展指数报告2021》显示,我国社保基金可持续指数从2008年的52.54降到2020年的39.2,出现断崖式下跌,可持续性面临重大考验。其实早在2019年的时候,网上就传出一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其中预测到2035年养老金将耗尽,对此,人社部还专门回应过,养老金完全能够保证足额发放,有2万亿左右的战略储备。时隔两年,又再次出现相似的预测。从现实必要性来说,我国基本养老金压力确实逐年提高,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中,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1.91亿,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26.4%,2021年,我国新增人口仅有48万,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超过14%,意味着已步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
为了缓解第一支柱养老金的压力,去年国家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我认为今年实施的可能性非常之高,首先,《“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强调了要发展个人养老金的要求。其次,实施布局上,多地已经开始试点,银保监会宣布,从3月1日起,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由“四地四机构”扩展为“十地十机构”。随着个人养老金正式实施的脚步越来越近,老百姓们作为参保主体,现在最想知道的还是自己能得到哪些好处。我认为对于城市来说,5个优势将利好多群体,你也将在其中:
第一,参保灵活性范围扩大
多数人对养老保险的了解还停留在基本养老金上,其实我国的养老保险有三大支柱,只不过补充性养老保险实施覆盖率低,个人养老金还在推进中。补充性养老保险实施多年,还是少部分企业和机构才设立的,主要是因为职业年金针对的范围小,仅有机关事业的单位的人能够参与,企业年金虽然是面向企业的,但是社保是强制性缴费,要实施企业年金制度,企业等于要多负担一部分用工成本,大企业“财大气粗”,私企规模小,资金紧张,更注重节约成本,员工想要多参与一份保险,只能选择社会上的商业保险,但是没有国家统一监管筛选推荐下,受骗上当几率高,个人养老金的实施,能完美解决这部分想参加商业养老保险人群的需求,不用再受只能领一部分养老金的限制。
第二,投资回报更公平
基本养老金发放上对于低收入人群其实一直是在照顾的,因为退休时,核算养老金月发放标准是依据社平工资,部分低收入人群的工资比社平工资低,按照社平工资计算后,养老金领取上已经是占便宜的。但通过参加个人养老保险领取养老金,公平性将更高,去年人社部表示,个人养老金拟设立个人账户,意味着不需要再进入统筹账户,只要你存的越多,未来领取的也就越多。
第三,国家养老负担减少
我们可以做一个对比,以美国为例,三大养老金支柱中,以企业和个人储蓄的第二第三养老金规模占比达到养老金总资产的90%,而我国一直是公共养老保险占据主要地位,国家全面负担养老,大笔钱用于照顾老年人,稀释了投入发展经济的资金,阻碍了我国的进步,如果能将国家养老金逐渐过渡到个人养老金,刺激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相信随着大家提高工作干劲,以个人参保投资获利为主后,国家养老负担能够减弱很多。
第四,拉动多行业经济发展
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潜力巨大,关联金融服务,养老理财等衍生项目,行业发展速度加快,需要扩张,对于人员需求量巨大,将为国家提高就业率,有工作就有收入,就会产生消费,将对城市更多行业的收益起到良性提高的作用。
第五,未来养老金收益空间更大
基本养老金发放主要的功能是稳定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考虑到保证全国退休人员的月收入能正常到账,这笔钱很难去做风险较高的投资,但对于部分愿意承担少量风险,想要提高收益的参保人,他们只参与基本养老保险是不满足的,个人养老金制度越快实施他们越受益,而且有国家统一监管,保障性也比社会上的商业养老保险更高,未来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收入水平可能将不局限于每年涨一两百,将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