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格菘执掌百亿基金净值浮亏达14%,或引发赎回“多米诺”效应?

来源:红刊财经 2022-03-02 11:32:06

2019年以来,首募基金规模一次又一次刷新了“爆款”纪录,尤其在2020年至2021年一季度期间,“爆款”基金发行规模突破百亿成为极其常见的现象。

然而盛极必衰,随着A股市场由持续上涨转为持续调整,基金发行“爆款”现象也出现“潮退”。据《红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以2021年新发行成立的权益类基金为统计样本,在前八个月中,仅有48只主动偏股权益产品首募规模大于或等于50亿份。其中,刘格菘挂帅的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是当年最后一只发行规模超百亿的“爆款”基金产品,两类份额合并规模大约在160亿左右。

相较于2020年的“爆款”基金至少还能吃到部分股市上涨红利不同的是,2021年“爆款”基金可谓是集体生不逢时,多只产品迄今没有让投资人赚到钱。譬如刘格菘去年8月开始执掌的“爆款”基金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最新净值仍浮亏14%左右,而李晓西去年年初开始执掌的华泰柏瑞质量领先,最新净值也浮亏了30%。

对于“爆款”基金来说,产品净值的持续下跌极可能引发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产品规模较大且较为集中重仓某一赛道,在市场出现转弱或赛道股大幅回调时,净值的持续下行必然引发基民赎回,基民赎回行为又进一步促发基金经理通过卖出部分份额来应对赎回。

根据《红周刊》数据统计,去年四季度遭遇净赎回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就接近六成,李晓星、袁芳、乔迁等名将的爆款产品出现在净赎回前五十榜单。

回撤之下,年后不到两月时间,超40位基金经理离职,明星基金经理崔莹、肖肖也在其中……

详细全文已在发布于2022年16期《证券市场红周刊》,原文《爆款基金“塌房”调查: “躺赢”策略失灵,差异性选股成王道》,作者张桔,更多精彩内容可在“证券市场红周刊”公众号予以关注。

(本文提及个股仅做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关键词: 财经头条 财经新闻 投资价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