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晓冈:对话韩创 拨开迷雾 为你解读投资方向
如果盘点一下2021年涌现出的绩优基金经理,谭晓冈认为大成基金研究部董事总经理韩创算是一个绕不开的代表人物。
谭晓冈了解到2021年最后一个月,涨了大半年的新能源汽车板块,突然遭遇较大幅度的调整,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座次排位由此生出诸多变化。而这期间,韩创管理的3只基金则齐刷刷霸榜同类基金前五名,其中大成新锐产业近一年、近三年业绩均在同类排名中夺魁。这位原本异常低调的基金经理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从表面上看,或许是年底市场热点有所转移,促成了上述变化,但归根结底,基金的业绩表现仍然是基金经理投资能力的映射。
谭晓冈翻阅基金季报、年报数据可以看到,近三年来,韩创的前十大重仓股几乎绕开了“茅指数”与“宁组合”,更为聚焦景气度不断上升的化工、有色、建材等偏周期成长行业。但即使不“抱团”,他所管理的基金仍然能够在2019年、2020年(消费、医药主题基金大涨),超越同类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同时,坚持投资高景气行业,也使得他的中长期业绩能够保持在行业前列的水平。
谭晓冈根据各基金的四季报数据,2021年,由韩创管理的大成国企改革、大成新锐产业、大成睿景A三只基金的年度收益率分别达到94.76%、88.25%和84.19%;大成新锐产业在1037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1位,大成国企改革和大成睿景在1751只同类基金中分别排名第3、第5位(注1)。
中长期业绩方面,大成新锐产业、大成睿景近三年的收益率为397.95%、370.92%,同类排名分别位列第1、第2(注2)。
近日,谭晓冈也关注到了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韩创复盘了自己的投资历程,并总结了保持中长期业绩良好的“秘籍”。在他看来,所谓核心资产的“拔估值牛市”不可持续,只有依靠业绩的持续增长(或爆发式增长)才能取得良好回报。
谈及2022年的A股,他表示:“我对2022年的投资是有信心的,甚至认为机会比2021年更多。”他认为,新能源行业是长期方向。不过现在这个“超强赛道”也积聚了较多投资者,交易比较拥挤,选择个股的重要性在提升。此外,新能源赛道很多环节的竞争格局在快速恶化,但股价并没有在这方面做出足够体现,所以风险没有释放完毕。
韩 创
大成基金研究部
董事总经理
Q1
2021年,你的超额收益主要来自哪几个部分?之所以能够在极致分化的市场行情中胜出,是否复盘过,自己做的最关键的选择是什么?
韩创:超额收益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选股,二是选择行业。从选股角度来看,2021年我的重仓股中有一些实现了戴维斯双击,全年股价涨幅较大,对我的收益贡献很大;从选择行业角度来看,2021年顺周期资产占优,我在这里面加大了一些配置,也取得了不错的回报。
我认为自己最关键的选择是在2021年初延续了自己对于市场的独立思考,即所谓核心资产的“拔估值牛市”不可持续,只有依靠业绩的持续增长(或爆发式增长)才能取得良好回报。因此在2021年春节前核心资产的加速上涨中,我也一直坚持了自己的组合配置思路,最终为全年的良好表现打下了基础。
Q2
你认为,决定基金中长期业绩表现优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韩创:我认为决定基金中长期业绩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即投资框架、投资能力和进化能力。
投资框架一般是基金经理世界观、性格特点、认知能力等的综合体现,是否能寻找到一个契合自身和市场的投资框架,是基金中长期业绩的重要保障。好的投资框架需要对自身有客观深刻的认知,也要对市场有认知,还要做很多权衡取舍。
市场上很多人对投资框架谈得多,但是对投资能力谈得少。其实若缺少将框架付诸实践的能力,就都是空谈。投资能力涉及到对行业运行态势、企业价值评估、股票合理定价等几个方面的深刻洞察,我认为这也是专业投资者与业余投资者的最大区别所在。
进化能力则主要是指基金经理是否具备持续学习、反思、进步的能力,投资是一辈子的工作,没有人可以躺赢,如果因为惰性、悟性等各种因素缺乏进化能力,则中长期业绩也难以得到保障。
Q3
为了确保基金的中长期业绩持续在线,在日常投资中,你会着重做哪些工作?
韩创:我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投资能力的打磨上面,即如何更准确地去评估行业、公司、估值这几个因素。因此我的时间主要分成寻找投资机会和总结投资方法总结两部分。前者主要是投资实践工作,包括公司调研、财报分析、卖方交流等常规工作;后者则主要是阅读,希望有所沉淀和升华。
Q4
你曾担任过较长时间的研究员,这段经历带来了哪些助力?从研究到投资实战的过程,你对个股的理解以及选股方法,是否也经历了变化?
韩创:我的研究经历中有卖方和买方两个阶段,卖方阶段主要是基本功的训练,例如公司估值模型搭建、投资逻辑的提炼等,这个阶段我打下了扎实的研究基本功;买方研究阶段主要是对企业价值以及股价映射方面的学习,收获是成功实现了从卖方思维到买方思维的转变。
转到投资岗位之后,我经过1年左右的实践,对于很多东西加深了理解,初步实现了融会贯通,确立了适合自己的投资框架。刚开始做投资就像突然驾船驶入了一片汪洋大海,有点无所适从,但是在实践中通过我自己的摸索和对其他人的观察学习,对能力圈、企业价值、股票定价等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解,有了可以依靠的航行指南。
Q5
进入2022年,A股持续震荡,新的市场环境下,你的投资框架有无变化?
韩创:我的投资框架不会改变,依然会遵从行业景气度、公司竞争优势、合理估值这三个维度来选股。总体而言,我对2022年的投资是有信心的,甚至认为机会比2021年会更多。
Q6
你在此前的访谈中曾谈及,相对白马股,更偏好灰马股。你如何定义灰马股?选出灰马股的方法是什么?
韩创:我所定义的灰马股包括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细分行业龙头,另一个方向是困境反转的一些行业龙头。前者在行业里的竞争优势其实已经很突出了,但是由于行业相对细分,所以市场的关注度不够高;后者则由于各种因素此前在经营层面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此市场会给予一定折价。总的来说,灰马公司或者由于行业或者由于自身的一些问题,使得大家的认知相对不足。
选出灰马股主要依赖认知能力和勤奋工作,只有认知能力领先市场,才能真正选出市场定价不够充分的股票,而不是陷入所谓的价值陷阱;勤奋工作的态度,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需途径。
Q7
在构建基金组合时,主要通过哪些方法来降低基金产品的回撤?如何控制风险?
韩创:主要通过个股控制,其次辅以部分组合管理。我一直认为个股的回撤控制好了,整个组合的回撤就能控制好。而个股的回撤则主要取决于选股框架,以及实操过程中买点和卖点的把握。组合管理方面,我会适当进行一些分散。控制风险与控制回撤对我来说基本一致。
Q8
如何评价近两年的A股市场?对你而言,过去两年的投资历程,有哪些收获和遗憾?
韩创:近两年的A股市场经历了巨大的范式转变,从2020年的核心资产永远涨,到2021年变成更看重景气度,但不变的是A股市场的高波动和极致化。这两年的投资历程,我最大的收获是坚持独立思考,就会获得市场最大的奖赏。遗憾的地方也不少,例如对于企业价值的理解还不够深等。
Q9
自2019年以来,A股经历了数次风格切换。在市场风格变化如此之快的环境中,你为自己设立了怎样的投资目标?又将如何拓展自身能力圈?
韩创:2022年依旧充满挑战,我的投资目标是为持有人创造可持续的超额回报。
对于能力圈,我将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选择契合自己选股框架的一些行业进行拓展,而不是广泛撒网。我一直认为,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圈到底在哪里,比盲目地扩大能力圈要重要无数倍。
Q10
2022年的A股将如何演绎?哪些赛道或者说哪一类公司更具投资价值?
韩创:我认为2022年A股结构大概率会收敛,风格会更加均衡。其实2021年是一个纠偏之年,是小市值相对大市值的纠偏,也是周期、成长等板块相对消费板块的纠偏。应该说经过一年的纠偏,前几年的风格割裂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收敛,2022年的风格会更加均衡。除了部分极度拥挤的高景气赛道外,我认为2022年大部分行业都存在一定的机会。
我看好两大方向:第一个大的方向是碳达峰与碳中和。双碳战略仍然是一个长期战略,是我国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巨大的投资机会,它包括传统高耗能行业、新能源行业、电力系统领域、节能降耗的新材料新技术等4个方面。第二个大的方向是中游制造业,专精特新类的制造业是我国产业升级的具体抓手,也存在重大机会。
Q11
过去一年涨幅较高的新能源赛道,在2022年是否还有机会?
韩创:新能源行业是长期方向。不过现在这个“超强赛道”也积聚了较多投资者,交易比较拥挤,选择个股的重要性在提升。这一板块前两年持续上涨主要因为新能源是高景气度板块,受到了市场追逐。不过,我认为追逐景气度也是有限度的,市场不可能无限放大景气度这个单一因子。而且我们要看到,很多环节的竞争格局在快速恶化,但股价并没有在这方面做出足够体现,所以风险没有释放完毕。但新能源是大势所趋,如果2022年有调整或带来较好的布局机遇。
Q12
2022年投资者需要警惕哪些风险?
韩创:2022年要警惕两个风险,一个是地产投资幅度超预期下行,另一个是美联储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前者意味着稳经济的努力可能付诸东流,后者则会带来较大的外部冲击。
注:原文刊载于2022年1月23日《中国经营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