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聘基金经理,是拯救业绩不佳基金的良方吗?

来源:炒基蛋 2022-02-14 22:40:07

周末跟朋友吃饭,偶尔谈起他持仓的基金。让他我看了一眼,持有收益亏20多个点。

他持有的是交银明星基金经理杨浩的基金。去年下半年,杨浩管理的基金开始增聘基金经理,跟杨浩共同管理。当时就有疑问,增聘后的基金还是杨浩在管理吗?当时11月份,参考的是3季度的持仓。当时给的结论是:增聘的基金经理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这次,随着4季度季报的披露,我们补上上次留下的“坑”。接上上次的思路,我们看其业绩和4季度季报中相关内容。

(1)业绩

相较于3季度基金规模的缩水,杨浩管理的基金4季度规模基本变化不大,3只基金规模涨跌幅依次为:-7.25%、-6.21%、+1.60%。

我们看3只基金的业绩表现:

交银定期支付双息平衡混合(杨浩&黄鼎),今年以来-5.78%、去年4季度+1.77%、近6月-12.12%;

交银新生活力灵活配置混合(杨浩&田彧龙),今年以来-16.57%、去年4季度7.10%、近6月-22.27%;

交银内核驱动混合(杨浩&封晴),今年以来-14.37%、去年4季度4.62%、近6月-20.99%。

从业绩看,三只基金已经出现了分化,定期支付双息这只的回撤要明显小于另外两只。

(2)持仓

思路还是对照增聘基金经理单独管理的基金,与这三只持仓对比。田彧龙、封晴都有单独管理的基金。

单独看3只基金,重叠度不高,甚至很低。3只基金同时持有的股票只有思源电气。同时,增聘基金经理单独管理基金,与共同管理的基金重叠度明显。比如田彧龙管理的交银数据产业的前十大重仓,有7只与交银新生活力重叠;封晴管理的交银先锋的前十大重仓,有8只重叠。

从持仓看,这几位增聘的基金经理,应该是发挥了主要作用。

(3)基金季报观点

4季度季报观点——3只基金这部分内容,从篇幅到表述上,是有很大差异的。田彧龙管理的交银数据产业和交银新生活力,季报观点里部分观点是重叠的,甚至开头结尾表述完全一样。封晴管理的交银先锋和交银内核,季报观点重合度基本在80%左右,基本可以认定出自一人之手了。

结合业绩、持仓、季报观点看,杨浩管理的3只基金,目前由增聘基金经理管理为主。

主动权益基金,核心就是基金经理。增聘或者改变基金经理,真的就是挽救业绩不佳基金的良方吗?

从今年的业绩看,3只基金并没有因为增聘,导致业绩反转。当然,全市场普遍下挫的行情下,无论新锐还是老将,都可能出现较大的回撤。

每家基金公司对基金经理的“投资权限”是不一样的,有的公司旗下基金经理持仓很类似,有的基金公司每只基金风格、持股都不同。这跟基金公司的投研体系相关,也决定着基金经理在决策中的份量。

最后对这个持仓收益亏损20多个点的朋友,我也比较无奈。权益市场就是这样的波动,再牛的基金经理在熊市里也可能有30%,甚至是40%、50%的回撤。

假如真的不小心买到了阶段性的基金高点,如果还相信基金经理投资水平的话,只能靠时间的朋友了。反正已经跌20个点了,这个时候放弃清仓,是很不划算的。

关键词: 财经头条 财经新闻 投资价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