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值大跌,触及预警线,私募大佬但斌也扛不住了?A股为何画风突变?
节后A股虽然迎来了虎年“开门红”,但之后宁德时代、药明康德等上演“团灭”,使得私募业绩颇为惨淡,私募大佬们苦不堪言。
私募大佬但斌旗下合计超50只产品净值跌破0.8元的警戒线,6只产品净值跌破0.7元的传统止损线。
前“公募一哥”任泽松也亏得肉痛,其“奔私”后接手的上海集元资产旗下的合计8只产品1月跌逾20%,其中亏损最多的是集元-祥瑞1号,亏损高达29.53%。
市场为何画风突变,连私募大佬们都措手不及?
私募大佬但斌也告急?
2月11日,有市场传闻称,但斌旗下合计超50只私募产品的单位净值已跌破了0.8元的传统预警线,还有6只产品净值跌破了0.7元的止损线。
对此,但斌本人在微博上回应称:“目前我们产品都有做好相应风控,净值相对维稳,我和交易部始终保持谨慎应对,目前震荡行情下市场恐慌情绪较多……东方港湾经历过2008年金融危机、白酒危机、2015年股灾等等股市不好的时期,每次之后公司发展的都更好!”
但斌并未直接对旗下产品净值和业绩作出回应,不过,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其旗下一些2020年和2021年成立的产品,确实有不少处于亏损状态。
这并非但斌第一次遇到“危机”。去年5月,但斌就曾因旗下一款新产品3个月亏损超20%跌破预警线而受到质疑。彼时但斌就曾回应称:“直面问题,迎难而上!会重点加仓跟投这只产品!”
尽管去年以来业绩不尽如人意,不过拉长时间来看,但斌的平均年化收益仍高达18.68%;其早期成立的一些代表产品,年化收益高达25%,个别甚至超过30%。
百亿级私募业绩惨淡
开年以来A股的调整,使得百亿级私募业绩惨淡。
朝阳永续基金研究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月10日,104家披露业绩的百亿级私募今年以来平均回撤为5.55%,负收益百亿级私募占比高达89%。具体来看,1月59家百亿级私募跌幅超5%,14家跌幅超10%,而最大跌幅接近16%,其中多为去年业绩领先的百亿级私募。
沪上一位私募研究员分析称:“今年以来,去年热门的成长股高位回撤,成长风格表现持续弱于价值风格,使得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等赛道股含量更高的指数跌幅靠前,而去年业绩表现亮眼的私募大多重点布局了高景气赛道,因此跌幅居前符合预期。”
A股市场为何画风突变?
星石投资表示,核心原因之一在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其中宽信用是主要关注点之一。不少投资者怀疑目前“宽货币”是否能带来“宽信用”。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此轮货币宽松也将带来信用扩张。
星石投资进一步指出,2022年金融数据“开门红”,社融总量和信贷结构同比改善,“政策向好-金融货币指标向好-实体经济指标向好”的经典传导路径正在继续,预计不久的未来在政策效果继续显现的背景下国内经济也将得到趋势性改善。届时,市场风险偏好和更多行业的景气度都将迎来好转,A股并无远忧,仍处于结构性机会层出的阶段。
对于后市,头部机构目前并不悲观,而且私募整体信心指数也有所提升。
百亿级私募趣时资产近日在公众号发布文章称,别怕下跌,节前一周A股融资买入额占比回落至6%,处于2015年底以来的新低。而融资买入额体现了市场的风险偏好,当前“融资买入额占比”已经低于过去几年重要的底部(如2018年底、2019年年中、2020年春节后)。从历史看,风险偏好降至冰点时,市场往往处于底部区域,历史虽然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总会押着相似的韵脚。
清和泉投资也直言,2022年市场不具备熊市特征,下跌之后无需悲观。复盘历史可发现,过往熊市的条件在于高估值和持续收缩的流动性,而当前国内宏观环境并不满足,不仅市场整体估值不高,市场流动性也不具备持续的收缩预期。总体来看,2022年中国经济系统性风险较小(得益于过去几年的去杠杆和化风险措施),当前货币政策具有空间且以我为主,汇率也较为强势,所以A股后续大概率迎来独立修复行情。
文章网易财经综合自:券商中国、上海证券报等
相关新闻